跳至主要内容

王劲哉[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王劲哉
昵称王老虎
出生 大清陕西省渭南县
逝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西安市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效命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服役年份1925年 - 1949年
军衔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部队西北军
统率第十七师九十八团新编第35师开封警备司令、国民革命军第128师汉沔游击区指挥官
参与战争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获得勋章青天白日勋章
其他工作 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渭南军分区副司令
王劲哉(1897年-1968年),字步礼,本是杨虎城麾下;抗战后逐步独立,后在抗日战争中被俘,

抗战生涯[编辑]

王劲哉出生农家,毕业于西安讲武堂,后加入陕西靖国军,成为杨虎城所率领的第17路军麾下军官,在抗战爆发前,王的职位为国民革命军第38军下隶之第17师第49旅长,该旅在投靠蒋中正后被改编为独立第20旅;抗战爆发后,独20旅扩编成两支部队:独20旅与国民革命军新编第35师,王劲哉升任师长兼开封警备司令,独20旅则给黄埔系军官钟松指挥。新35师徐州会战中立下战功,后取代淞沪会战遭重创,由湖南第一警备军改组之国民革命军128师番号,成为第二代的128师,王劲哉升任中将师长,上级单位则是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
新35师改编后,第一仗为武汉会战,该役128师折损严重;但是会战后,汤恩伯将128师战力较完整的382旅(旅长李俊彦)调离该部队另行整编,导致128师剩余部队规模不满1团,随后128师授命赴湖北休整,并划入29集团军(司令官王缵绪)指挥。由于遭上级削减战力,在29集团军转移至大别山实施长期游击战之际,王劲哉决定将部队脱离指挥,自行在华中一带发展。128师茁壮的关键在收拢武汉会战后遗弃的残兵游勇与遗弃在战场的各式武器,加上王运用武力打垮收编周边游击队,包括周兴管子芳周干臣潘尚武等几股武装。
在王的手腕下,不出一年,128师规模恢复回3个独立旅约万余人;后逐渐增加成15个团,后改组为9个独立旅;以鄂中六个县作为地盘,成为当地大规模游击队的首领;虽然重庆方面一直将128师编列在战力序列当中,但是王的立场坚持独立行动,他所位处的第五战区也没有手段驾驭他,部队只由他直接指挥。由于坚持地盘的独立性,王曾击破军统别动队金亦吾部,又多次打击境内新四军的势力,更多次击破伪军保安队,军功显赫,战力甚强。在1939年12月,重庆国民政府除了维持他师长职务,还增加了汉沔游击区司令官一职,128师编制也不同于其它部队,下辖高达6个独立旅。王劲哉除了收拢湖北当地的武力,也派人回到故乡陕西招兵南下,因此兵力凝聚力维持着比普通游击队要来的强大。
在日军逐渐攻占湖北之后,对省内残余游击武力曾试图肃清;日军于1940年、1941年曾两度调兵围剿,均遭王劲哉率军击退。1942年5月日军甚至动用第58师团试图清剿,但仍然没有完全毁灭王劲哉在当地的布防。
1943年2月到3月,日军决定对湖北省南部的游击队发动有组织性的毁灭作战;不只动用了第11军3个师团规模,还加上伪军共计十万之众,战役爆发前日军成功策反了382旅旅长古鼎新与他的部队,同时得到布防资料。这使得1943年时王部一溃千里,王劲哉本人与亲兵在2月下旬遭日军骑兵队给击溃俘虏,128师大部分的兵力成为俘虏。
遭俘虏的王劲哉,接受汪精卫政权劝降,成为占编第43师师长。但没投降多久王劲哉再度率部出逃,遁入华中打游击,但是部队随即溃散。

战后[编辑]

抗战胜利后,王劲哉就有投靠延安的打算;胡宗南得知此事原意图在西安诱捕王劲哉,但最终失败。1946年春王劲哉北渡渭河,逃回渭南老家后派人与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王世泰联系,托王转送致毛泽东的信,希望去陕北。毛泽东回信表示欢迎,并由中共陕西省工委派人将王接到陕甘宁边区,让其担任陕西自卫军纵队司令员,并于1948年在绥德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吸收王为中共特别党员。1949年随军到关中,任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1951年被停止党籍,调西北军区任参议。1952年后任政协陕西省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常委、省参事室参事。文化大革命中,王遭到批斗,1968年春逝世于西安。

立场[编辑]

王劲哉曾说过:“国难当头,谁是英雄?当今中国只有三个半,一个是蒋介石,二个是毛泽东,三个是汪精卫,半个是王劲哉。我王劲哉谁的帐都不买,要学希特勒,独断独行,一往无前!” 也曾亲题对联,贴在蒋王的头像侧:上联:你蒋委员长若抗战到底;下联:我王劲哉誓死不做汉奸。 王的128师抗战口号为:我是爱国人,爱国人是我。我是良心人,良心人是我。我是勤苦人,勤苦人是我。杀少人,救多人。杀坏人,救好人。实行勤苦,绝对听命令。吃饭不做事的人,是国家的罪人。营私舞弊的人,是国家的敌人。抗战两年,失国土大半,羞愧万分!当了汉奸的人,儿子儿孙不能在人前说话!听师长的话,服从我们师长的命令!绝对能打胜仗,绝对战胜敌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掀起全民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55129577/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作者: 维克托·乌索夫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20年代 译者: 赖铭传 出版年: 2007-7 页数: 307 定价: 25.00元 丛书: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ISBN: 9787506554930 豆瓣评分 8.2 32人评价 5星18.8% 4星56.3% 3星15.6% 2星9.4%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作者叙述了苏联对外情报机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与远东相关的那部分,介绍20年代在中国的情报工作(这一工作对那一时期我国同中国的关系状况有所补充),展示其复杂性和多面性及其成就和挫折。笔者的目的在于:对国内外现存的使我们感兴趣的这一题材的资料加以综合归纳。 目录 · · · · · · 译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苏联对外情报机关形成简史 1.全俄肃反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安局——国家政治保安总局 2.情报部——第四部——工农红军情报总局 3.共产国际 第二章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和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为中国培养干部的熔炉 第三章苏维埃政权在中国的情报工作 1.争取承认的斗争 2.驻北京的谍报机关 3.驻哈尔滨的谍报机关 4.驻上海的谍报机关 5.驻广州的顾问和谍报机关 6.张家口顾问团和开封顾问团 第四章在中国工作的暂时收缩 结束语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1929年夏,周恩来利用上海一家医院建立了适于党的领导人会晤的可靠的秘密地点。他还在上海秘密举办了几期军事和政治干部训练班,结业的学员于当年9月就被分派到各个苏区传授经验。 1931年5月,20岁的潘汉年被调到中共中央特科担任领导工作,直工作到1933年,此前他担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潘汉年担任负责收集情报的二科代科长,完全转入地下活动。他最常用的代号之一是“小开”。和他一起工作的活动家有李一氓、夏衍、杨度、姚蓬子、梅龚彬。他有好几次差点被捕,但他都能化险为夷。 例如有一次,他在回到自己的家门口时,发现有人在跟踪他,这时折回已经来不及了,便大步跨入门内,高叫...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機構類型 區執行委員會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194-200號[1] 機構沿革 1921.8 中共廣東支部 1922.6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1924 中共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 1924.10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1927.5 中共廣東特別委員會 1927.8 中共廣東省委員會 1931.1 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 1931.3 中共兩廣省委員會 1931.6 中共兩廣臨時省委員會 1931.12 中共兩廣省委員會 1932.3 中共兩廣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2.9 中共兩廣工作委員會 1933.1 中共兩廣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4.3 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 1936.9 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7.10 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 1938.4 中共廣東省委員會 1940.12 中共粵北省委員會、中共粵南省委員會 1942.2 中共東江軍政委員會 1943.1 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 1945.7 中共廣東區委員會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簡稱中共廣東區執委)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區執行委員會之一,負責領導中共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地區的工作。 目錄 1 歷史 2 主要成員 2.1 廣東支部(1921年8月-1922年6月) 2.2 廣東區執行委員會(1922年6月-1924年初) 2.3 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1924年初-10月) 2.4 廣東區執行委員會(1924年10月-1927年4月) 2.5 廣東特別委員會(1927年5月-7月) 3 直屬地執委、部委、支部 4 參考文獻 歷史 1921年春,陳獨秀、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及米諾爾、別斯林等在廣州成立共產黨廣東支部(廣州共產主義小組)。7月,陳公博作為廣東黨組織的代表參加中共一大。8月,中共廣東支部成立,譚平山任書記。 1922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廣東區執委)成立,譚平山繼任書記一職。六一六事變事變後,陳公博因支持陳炯明而被開除出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後,譚平山任中央駐粵代表。 1924年初,廣東區執委改為中共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廣州地執委),直屬於中共中央局。10月,廣州地執委恢復為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