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蒋介石的头号谋士—杨永泰:血染扬子江畔

来源:  于 2020-06-05 01:07: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109 次 (31128 bytes)

杨永泰
蒋介石的头号谋士—杨永泰
                       卜一
    蒋介石從黄埔建军开始,直到退守台湾去世,在中国政坛纵横捭阖、叱吒风云长达半个世纪。其手下文臣武将,多不胜举。其中最为传奇、对蒋帮助最大、死得最凄惨的莫过杨永泰。
出生与少年
    杨永泰,字畅卿,1880年生于广东茂名的一个殷实之家。幼年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17岁考中秀才,21岁进入广州高等学校,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一年后转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律。毕业後回到广州,担任《广州报》记者和编辑。由于他文笔流畅、思维敏捷、立论深刻、思想通达,很快就在广州小有名气。
拥护君主立宪、加入中华革命党讨袁
    1908年,杨永泰跻身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不遗余力地為“君主立宪派” 呐喊。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杨永泰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国会议员。1914年,袁世凯废掉国会,杨永泰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在那里遇到黄兴,相谈甚欢,一同组织欧事研究会。随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後投笔从戎,离开上海回到广州参加滇軍李烈钧的护国运动,并担任军务院财政厅长。
抛弃孙中山、入幕滇桂军阀
    袁世凯在全国讨伐声中忧愤而死,护法运动结束。期间杨永泰与政学会张耀曾、李根源、谷钟秀等往来密切,拥护段祺瑞对德宣战。当时广州有两股势力,一股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时称中华革命党),另一股是以滇桂军阀唐继尧、陆荣廷为首的西南实力派。孙中山指定杨永泰出任护法军政府财政厅长,但杨永泰阅历渊博、老谋深算,他认为孙中山虽推翻满勤,声振四海,但一无兵权,加之组织松懈,只是個空架子,不成大器。於是对孙中山的任职迟迟不就,遭到多数国民党人的鄙视。紧接着,西南实力派联合,排挤孙中山。孙中山被逼离开广州去了上海。岑春煊、陆荣廷等西南实力人物遂邀请杨永泰出任广东财政厅长。杨永泰非常高兴,认为找到了可靠的靠山,立即走马上任;干的十分起劲。一年后就晋升為广东省长。

孙中山

陆荣廷
    可是好景不长,孙中山离开广州后,西南实力派主持的军政府内部矛盾激化,滇系唐继尧转而支持孙中山来对付桂系。1920年夏,孙中山令陈炯明率粤軍返回广州,驱逐陆荣廷出境。是年冬,孙中山偕唐绍仪、伍廷芳返回广州。次年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唐继尧和唐绍仪痛恨杨永泰和政学系等人幕后支持陆荣廷逼走孙中山,杨永泰了解到他在广州已无法立足,於是赶紧轻装简從,潜逃到上海。
投靠北洋军阀
    第二年(1922年),杨永泰离开上海,前往北京投靠北洋军阀政府,次年初再度出任国会参议院议员。不久因曹锟贿选醜闻被揭露,政府国会顿时解体,政学会也随之偃旗息鼓。杨永泰再度陷入绝境,于1924年无奈地离开北京,到上海闲居。
蛰居五载
    这样杨永泰就在上海度过了约三、四年漫长的无所事事,郁闷凄凉的蛰居生活。這时他已四十多岁,饱经风霜,却一事无成,正如同当年刘备在新野五六年寄人篱下,日月磋跎,老之将至而功业不建,遂有髀肉之叹。但是杨永泰还是雄心未泯灭,静观时变,以图再起。1925年,杨永泰任北洋政府段祺瑞主持的善后会议财政委员会副委员长事实上只有个空名。
吃了桂系的闭门羹
    這几年中国的形势起了相当大的变化,北洋政府逐渐衰退,国民党(已改称中国国民党)趋于兴盛。孙中山采取了联俄容共的策略,得以整顿组织与黄埔建军,气象一新。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脱颖而出,领导北伐,1927年春成功地控制了长江流域。但蒋介石班底不够,跃起太快,难以控制全局,造成宁汉分裂,8月李宗仁、白崇禧趁机逼蒋下野。

蒋介石北伐
   见到时势剧变,杨永泰动起东山再起之念,于是就弄了个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小差事。不久就写了一份万言书给李宗仁、白崇禧,陈述了他对中国政治的主张,意欲投奔桂系。只是遇人不淑,李、白没有远见,也缺乏度量,连个冷处理也没弄,决定不予理睬。杨永泰丢了脸,但怀恨在心,其后建议蒋介石最先整肃桂系,李、白一败涂地。

李宗仁(左)、蒋介石(中)、白崇禧(右)
以削藩进言、投靠蒋介石、东山再起
    杨永泰一试,吃了个闭门羹,但他并没有灰心。1928年初,蒋介石卷土重来,回到南京,百废待兴。正巧這时蒋介石的拜把兄弟黄郛因办理济案身心交瘁,萌生退意,在即将隐退时对蒋介石说:海内有奇才杨畅卿先生,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吾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蒋介石听后,半信半疑,因为他只听说杨永泰是个朝三暮四,在北洋政府打滚多年的政客,至于他有何能力,并没有任何了解。

黄郛
    杨永泰另外有一个政学系的好友——熊式辉,此人当时成了蒋介石的亲信,被任命为淞沪警备司令。杨永泰乃托熊式辉向蒋介石进言削藩。蒋介石正好来到上海,一听,正中其怀,立即移樽就教,前往熊式辉的司令部会见杨永泰。杨永泰受宠若惊,欣喜若狂,当下向蒋介石说出了对蒋势力发展的宏韬大略。他认为蒋介石第一步要做的乃是制服、斩除李、白、冯、阎這些国民党内部的威胁,建议蒋介石首先对李、白开刀,再徐图冯、阎和张学良。蒋听后顿开茅塞,立刻对杨永泰肃然起敬。就这样,杨永泰入幕,成为蒋介石的重要谋士。在他追随蒋的八年多时光里,杨永泰谋划了对蒋介石巩固政权和中国历史进程中极重要的四件大事。

熊式辉
(一)削藩
    蒋介石迅速崛起,接着北伐成功,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全国名义上获得了统一。但实质上各地方的军阀拥兵自重,中央政令只达长江中下游数省。是以蒋介石在完成北伐后立即遵照杨永泰的谋略开始削藩。首先邀请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到南京召开军队编遣问题,但经过多次讨论均得不出要领。
    1929年3月,蒋介石与桂系的战争爆发,蒋采用军事进攻、政治分化、金钱收买等策略,在三个月内瓦解了桂系。6月,李宗仁、白崇禧、黄绍闳被逼赴香港,通电下野。
    接下来蒋介石开始对付冯玉祥和阎锡山。首先用金钱收买冯玉祥的部将韩复榘、石友三,最後引发了中原大战。1930年春,冯玉祥联合李宗仁、张发奎,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通电全国讨伐蒋介石。蒋介石出动60万大軍,反蒋军高达80万,在山东、河南、安徽撕杀了五个月,双方死伤共30万人。杨永泰追随蒋介石调兵遣将,另外花重金收买张学良,最後蒋介石取得胜利,阎锡山下野避居大连,冯玉祥失权、移居汾阳。
    杨永泰的削藩策,立竿见影,蒋介石采纳后只花了三年就制服群雄,巩固了他的统治。

冯玉祥(左)、蒋介石(中)、阎锡山(右)

韩复

石友三

冯玉祥

中原大战

蒋介石与张学良
(二)攘外必先安内
    中华民国1912年建立以后,首先面临的最重要外患就是日本。日本自甲午之战打败中国之后,积极进行侵略满、蒙及全中国。日俄战争后取得旅顺、大连以及南满权益。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一战后从德国手中强夺山东权益;阻扰国民党北伐统一,日本食髓知味,欲分裂、灭亡中国,已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势。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攻占东三省,次年建立伪满洲国。蒋介石在面临内忧和外患之际,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论,杨永泰是此政策的主要推手之一。

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

九一八事变,日军装甲部队攻城

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后,学生及各界请求抗日
   「攘外必先安内」原出自北宋赵普建议宋太宗赵匡义的策论:「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当内外交困,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维护统治,常常以安内为中心,努力争取民心,如果没有民心的支持,那么政权将会不存在。因此盲目攘外是危险,而非上策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当时以及至今的史家评论中一直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反对者认为造成丧权辱国、国土沦亡、内斗不息。但从国民党的立场和历史的回顾来分析,这个政策:(1)促使国民政府政权的巩固继续压制了内部与地方上的反对势力;(2)争取到十年(1927-37年)所谓黄金时期的建设、增强了国力;(3)等待到更有利於抗日的国际局势,在欧洲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和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与英、法、美的对立。而苏联史达林极力主张援华抗日,以避免对德、日两方作战;(4)促成、提供了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的环境:从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起,国共双方开始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后经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终于达成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最后取得胜利。
(三)逼迫红军西窜(长征)
    孙中山采取国共合作政策,整顿组织、建立党军。他去世后,北伐成功地进军到长江流域,国共矛盾激化,国民党开始清党。共产党几次的城市武装暴动均归失败,遂走向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方式。1927年秋从井冈山开始,其後趁国民党忙于内斗、混战,中共在赣闽、鄂豫皖、湘西等山区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其中以赣闽中央苏区最为庞大。蒋介石於1930年10月,结束对冯、阎的中原大战不久,立即发动十万兵力围剿中央苏区,没料遭到惨败。紧接着又动员20万,由何应钦率领,进行第二次围剿,结果又以失败告终。1931年6月,蒋介石亲自出马,到南昌指挥30万大軍进行第三次围剿,依然败北。
    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发生,是年底蒋介石被逼下野。次年一月重回南京主政,上海一、二八事变结束後,蒋介石立即准备再度进剿中共根据地。就在蒋介石一筹莫展之际,杨永泰向他呈交一份「万言书」,提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策略,分割红军与人民,以碉堡战术步步为营,围攻、缩小苏区。
    蒋介石欣然采纳。4月,蒋介石开始准备进剿张国焘、徐向前领导的中共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軍);亲自到汉口坐镇,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跃升杨永泰為司令部秘书长。6月,发起对鄂豫皖根据地大规模的第四次围剿,红军未能对国军「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新策略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节节失利。到了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西流窜,最后进入川北,建立川陕苏区。
    杨永泰提出的新策略立竿见影,逼走了红四方面军后,蒋介石於1933年2月亲任江西剿匪总司令,在南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进行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杨永泰随蒋介石赴南昌,任行营秘书长兼第二厅厅长。這一次围剿,蒋介石并未得手,但他接着於是年9月发动规模更大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节节败退1934年10月,只得将主力8万6千人撤离中央苏区,开始向西突围、流窜(长征)。

蒋介石在江西剿匪

蒋介石在江西剿匪

蒋介石在江西剿匪

红军反围剿

中央苏区红都瑞金
    原盘踞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也于1935年11月被逼放弃根据地,突围向西流窜。最后於次年底与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四方面军在陕甘宁会师。
    不到三年时间,蒋介石采用杨永泰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彻底地摧毁了中共在长江流域的三大根据地,红军军力损失90%以上,最后远走到僻远的陕甘宁边区。在当时对国民政府已不再具有重大的威胁。
    有趣的乃是当中央红军突围西窜时,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研讨红军的动向,大家都认为红军必然是去湘西与贺龙、任弼时会师。会议中只有杨永泰提出红军有可能向更西面脱走,而渡金沙江,沿大渡河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及众人当即否定,认为红军绝对不会重踏太平天国石达开在大渡河覆灭的旧路。可是后来的历史說明了杨阅历不凡。

红军被迫长征

红军长征过雪山

毛泽东长征后到陕北
(四)为抗日准备而入川
    日本侵华逐步高升,1935年威迫国民政府签订何梅协定秦土协定,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更积极推行华北自治化以蚕食、灭亡中国。蒋介石认识到中日之战已不可避免,当时中共红军已残破远遁,不足为惧,而德国希特勒法西斯於1933年掌权後,苏联史达林表示愿意支持蒋介石抗日,国际情势对国民政府趋于有利。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莫斯科代表王明在共产国际「七大」会议中发表「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後,认为这是个「收编」红军的大好机会,也能得到苏联对抗日的支援,遂立即派其亲信时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的邓文仪在莫斯科与王明秘密联系接触。次年一月,双方在莫斯科做了多次会议,表达了国共再度合作进行抗日的意愿。其后在国内经过诸多渠道联系、沟通。最后於是年底由陈立夫与潘汉年在上海谈判。虽然没能达成协议,但为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以后达成的民族统一战线抗日和国共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1935年夏,适逢四川军阀对红军长征过境的防堵不利,急需中央给予弹药、粮食等物资支援。杨永泰审时度势,提出中央从上层政治组织及基层保甲制度以渗入四川。11月,蒋介石驻重庆行营成立,杨永泰任行辕秘书长,随蒋介石到四川布局,為国民党入川做出贡献,也为以后国民政府退守四川,八年长期抗战扎下深厚根基。杨永泰因谋划有功,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被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权重一时!
四川军阀头刘湘
惨死——血染扬子江畔
    杨永泰阅历广博、老谋深算,但缺乏人际关系和手腕,早年钻营、游移,朝三暮四,令人鄙视,树敌颇多。跟随蒋介石后,青云直上,树大招风;加之在培养個人班底及行政作法上急功近利过于急躁卷入国民党内部斗争,特别是与陈果夫、立夫的CC派水火不容。
    二陳的叔父陈其美是当年蒋介石从事革命的带路人。陈其美英年被刺身死,蒋介石悲伤不已,不顾危险為陳料理后事,终生对陈怀念、感激不尽。据说陈其美夫人老年寓居台湾,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早晨,蒋介石都要亲自到她府上拜年。是以二陳乃是蒋介石最信赖的班底,把党务交给他们兄弟, CC还控制了中统特务机构,遂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风言。杨永泰入慕几年后,羽毛渐丰,与张群、黄郛、熊式辉、吴鼎昌、陈仪等形成新政学系,争夺权势,勇往直前,引起与二陳的摩擦。蒋介石为了分而治之,也任其发展,不偏袒任一方,使得杨永泰与二陳矛盾越来越深。

陈立夫

陈果夫(左)、蒋介石、陈立夫
    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被刺重伤,脱险后辞掉行政院长,出国疗养。杨永泰遂有意取而代之,蒋介石最初也赞许,但遭到二陳极力阻扰,于右任又提出弹劾杨永泰。蒋介石为了敷衍各方对杨永泰的攻击,遂外放他担任湖北省主席,兼湖北省保安司令。「虎离山无威」,杨永泰一离开蒋介石身边,二陳就竭全力扳倒他,处处与他为难。
    许多人认为杨永泰因失宠而被贬去湖北。这个说法也不太合理。当时蒋介石对付中共,剿抚并用,一方面派陈立夫与潘汉年秘密谈判,另一方面积极到西北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行「第六次围剿」。1936年10月中旬,蒋介石偕宋美龄前往西安,杨永泰随行,他们一起到西安城郊——咸阳兴平的汉武帝茂陵去瞻仰,在国难当头之际缅怀武帝当年文治武功、国势鼎盛之丰碑。在那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也就是杨永泰最后的一张遗像。几天后他就在汉口被刺惨

杨永泰最后的一张相片,随同蒋介石前往汉武帝茂陵,
左起:冯钦哉、蒋介石、宋美龄、傅学文、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杨永泰、龚贤明
    10月25日上午,杨永泰从汉口日本海军司令部谈判后,上路回武汉。在汉口江汉关省政府专用轮渡码头突然被刺客枪击,临死前留言:「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夫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遂,国祸方长爾!」

杨永泰血染扬子江畔的汉口渡轮码头
    凶手当场被捕,不久宣称「破案」,逮捕了胡汉民的亲信,时任国民政府党中宣部长的刘庐隐,刘被判十年徒刑。但世间传言应该是CC系所为,因为除去杨,他们得利最大。也有一说是复兴社邓文仪为报复而派人所为,因邓文仪曾受蒋介石之命调查1934年南昌机场大火案,邓受CC10万美元贿赂,得出过失走火的结论,结果被杨永泰识破,邓被撤职。还有风闻因南昌机场大火案,杨永泰查出宋美龄贪污获取数十万美金,蒋介石遂除掉杨灭口。另外也有湖北王何成浚主使之说,何曾支持湖北省党部发动学生反对杨永泰就任湖北省主席。更有趣的乃是事过五十年后,有一位陈有光先生挺身而出,声称当年该案是他亲自指挥的除奸团干的,动机是清除媚日汉奸杨永泰。到底杨永泰是被谁杀的?那就算是吟风弄月的餘事了!
结论
    杨永泰阅历渊博、老谋深算,为不可多得的谋士。辅佐蒋介石八年餘,削藩、安内、逼红军西窜、筹划入川,为蒋介石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但他急功近利,缺乏远见;又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树大招风,四处树敌,最后落得血染扬子江畔,惨矣!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国民党的遗憾。在以后与中共逐鹿天下的漫长斗争中,蒋介石再也没能找到有他这般档次的谋士了,焉有不败,丢失神州之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2月1日,工人代表们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进入普乐园会场,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秘书李震瀛登上讲台,高声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为抗议吴佩孚的镇压,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进行全路总同盟罢工,李震瀛、杨德甫等主要领导人在江岸指挥全局;高斌、姜海士、刘文松在郑州,吴汝铭、史文彬、洪尹福在长辛店,林祥谦、罗海城、曾玉良在江岸执行总工会的命令。信阳负责的是分工会委员长胡传道和副委员长、共产党员徐宽, 新乡负责人是分工会委员长杜石卿,彰德负责人是分工会会长、共产党员戴清屏。2月4日,总工会一声令下,京汉线全路开始了大罢工。 京汉铁路上的技术工人大多属于外来人口。 杨德甫是湖北帮帮首,曾到日本留学,因工龄长、手艺好、徒弟多而享有较高威望。林祥谦则是福建帮首领。 https:// acftu.org/wjzl/gysl/gysy 最早到达江岸车站的铁路工人中有一批是来自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在他们的介绍下,京汉铁路的福建籍工人逐渐增多,并形成了福建帮。福建帮帮首林祥谦就曾在马尾船厂当钳工,后通过在京汉路工作的妹夫周连城和几位同乡的介绍,林祥谦及其父亲、弟弟先后来到京汉铁路工作……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张国焘、邓培等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受到列宁的接见。列宁说:“铁路工人运动是很重要的。在俄国革命中,铁路工人起过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的中国革命中,他们也一定会起同样的或者更重大的作用。”(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第199页。) 这次大会及列宁与中国代表的谈话对中共从事铁路工人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在工运工作中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只有铁路工人、海员、矿工为三个有力的分子”,进而提出组建全国铁路总工会,组织铁路工、矿工、海员三个产业的三角同盟(《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922年直奉战争结束后,中共利用吴佩孚“保护劳工”的政治主张,通过交通部向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六条铁路派遣了六名密查员,作为中共在各路开展工运工作的特派员,主要目的是发动各路群众,建立工会组织。张国焘甚至认为,中共是以北方铁路工人运动起家的。 ,约占全国罢工人数的1/7以上,受到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的赞

徐光英總參謀長徐光英葉挺參謀長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1920年留法勤工儉學鄧演達創建的「第三黨」軍統

徐光英(1899年-1984年),字樹屏,廣東省海陽縣(今潮安)浮洋鎮徐隴村人,中共早期高級軍事幹部。軍統元老。[1] 生平 1920年留法勤工儉學。1921年加入旅法共產主義小組,後到西班牙讀軍事。1922年8月轉入中共旅歐支部。 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1927年3月參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為暴動指揮部五人團成員,負責工人糾察隊的武裝訓練與指揮。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任第11軍第24師(師長葉挺/古勛銘,黨代表顏昌頤)參謀長。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途中,徐光英負責繪製行軍路線圖一直做到江西南部尋烏縣。1927年9月23、24日分別攻克潮州、汕頭後(史稱「潮汕七日紅」),李立三任汕頭市公安局長,未到職前由徐光英代理公安局長。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為首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政治紀律決議案》,共10項處分:[2]徐光英因在汕任公安局長時,取締工人擅自逮捕並殺乘機搶劫貧民三人,應處以留黨察看一年之處分。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起義軍總指揮葉挺,副總指揮葉劍英,總參謀長徐光英,副官陳賡,師長徐向前等。徐光英率領中路起義軍(第四軍教導團第一營和工人赤衛隊第一聯隊,突襲東較場,攻克廣九車站和廣州市公安局。 左右江起義前,中共中央派一批幹部奔赴廣西,徐光英化名徐開先,協助張雲逸做兵運和軍訓。起義失敗後,徐光英脫離中共。1930年參加鄧演達創建的「第三黨」,出任該黨陝西省委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軍統組建忠義救國軍,任參謀長。別動軍第三縱隊司令、軍統貴州息烽訓練班副主任。黃埔軍校南寧分校少將政治主任。軍事委員會軍需署少將軍需監。 1947年赴港居住。 參考文獻 潮州市地方志辦公室 編:《潮州人物》,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中共中央出版的《中央通訊》1927年第13期(油印本) 分類:1899年出生1984年逝世軍統局人物海陽人徐姓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1年入黨)黃埔軍校人物
  近代以来日本陆军中的三代“中国通” 2017-07-31   由 时光山人 發表于 历史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势渐强,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其“大陆政策”影响下,日军中兴起了研究中国问题的热潮,并由此在日本陆军中产生了前后三代“中国通”。这些“中国通”作为日军侵略的马前卒,搜集情报、干预政治或是直接参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 第一代“中国通”---青木宣纯 青木宣纯 青木宣纯(1859—1924)日本宫崎县人,日本陆军中将。日本谍报界鼻祖,日本军部第一位"中国通"。总计在中国生活了28年,在北京创办了青木机关,培训了大批特工人员,也是侵华观点的最早提倡者之一。 1897年10月到1900年3月第一次任清国公使馆武官。他在北京设立特务机关,对外则以“青木公馆”的名义,广泛结交中国官绅人士。其最为得意之举莫过于取得直隶按察史袁世凯的信赖。当袁出任山东巡抚时,特邀青木前往济南协助编练新军,袁世凯经常对同僚讲:青木是“唯一可靠的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他利用与袁世凯的关系,为日本搜索俄军军情,为战胜俄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代“中国通”---坂西利八郎 坂西利八郎 坂西利八郎(1870—1950)日本陆军中将,继青木宣纯之后的日本对华谍报的第二代特务巨头,在北洋政府时期历经七代政府更迭而他始终在幕后操纵,故被称为七代兴亡的不倒翁。日本陆军中的所谓第三代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本庄繁等人均出自其门下。 坂西利八郎曾跟随野战炮兵第6联队参加过甲午战争。1909年以善于钻研中国问题的专长被调入参谋本部,旋即派往北京。坂西通过青木的引荐,结识了直隶总督袁世凯,应聘为北洋新军的练兵顾问兼北洋督练公所总翻译官。日俄战争期间青木宣纯调往满洲军司令部以后,所遗谍报工作即由坂西负责。1911年在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参谋本部立即派坂西去北京,任公使馆武官,建立以“坂西公馆”为代号的特务机关。在北洋军阀掌担北京政府的十数年间,坂西广泛结交了北洋各派系的军阀、政客,向他们渗透日本内阁的意图,干预中国政事。 第三代“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本庄繁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1888-1948),侵华日军甲级战犯,主持情报工作,继青木宣纯和坂西利八郎之后,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日本第三代特务头子,建立伪“满洲国”和策划“华北自治”的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