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通”是日本陆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战前日本对华外交的先锋,对中国革命抱有强烈的共鸣,但后来却推动日本走向了侵华战争,并对中国进行了最激烈的批判。这种转变的根源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支那通”们的所思所想和具体作为又是怎样的?本书意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寻找日本对华政策失败的原因。《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这是因为他看到北清事变后俄国占领了满洲,所以为对抗俄国的威胁而谋求与日本的协调与合作。在对俄谍报这一方面,负责日本军方与袁世凯之间联络的,是曾在柴五郎的指挥下在北京笼城战中战斗过的守田利远(旧8期)。曾在芝罘驻任过的守田,根据田村和袁世凯商定的意向,负责双方联合进行谍报活动协定的签订。根据这一协定,袁世凯将满洲和山东省内清国方面的军事谍报机关交予守田指挥。在守田指挥的人中,就有其后成了军阀巨头的吴佩孚。这种谍报的协同合作在日俄战争之后似乎也持续了一段时间。由清国的谍报人员搜集到的袁世凯处的情报,被转达给顾问坂西利八郎或者守田,然后再由他们进一步转达给日本的大本营。特别任务班日俄战争中由于谍报合作而扬名的就是所谓特别任务班。这是青木依照儿玉参谋次长的指示组织的,可以说是特殊的工作机关。守田也组织了另外的谍报活动特别工作班。特别任务班在满洲的活动,这里无法详细描述。简言之,其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切断电信线路、破坏铁桥、通过马贼的牵制行动等扰乱敌后方的工作以及搜集情报的谍报工作。……
绪论陆军“支那通”是什么人?
第一章陆军支那通的诞生1.支那通的原型2.明治时期的支那通3.作为转机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中国军阀与支那通1.情报的“前线基地”——坂西公馆2.张作霖的军事顾问3.炸杀张作霖
第三章新支那通的登场1.作为典型的佐佐木到一2.对国民革命的共鸣3.对北伐的应对
第四章民族主义之相克1.南京事件2.济南事件3.满洲事变
第五章日中冲突1.满洲“国家军队”的育成2.走向卢沟桥之路3.日中和平的摸索
终章支那通的功罪
附录年表
主要支那研究员统计(1922~1936)
参谋本部支那课课长统计(1916~1938)
参谋本部支那班班长统计(1923~1937)
驻中国公使馆(大使馆)武官统计(1875~1937)
驻中国公使馆(大使馆)武官辅佐官统计(1916~1937)
驻上海武官统计(1911~1937)
驻南京武官统计(1911~1937)
驻广东武官统计(1911~1937)
奉天特务机关长统计(1920~1937)
参考文献索引后记译者后记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