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董琴 语音 编辑 上传视频
江董琴(1888-1933),原名栋卿,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人。“第三党”创建人。
概述图参考资料 [1]
中文名江董琴别 名原名栋卿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出生日期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逝世日期1933毕业院校漳州简易师范主要成就烈士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主要贡献
人物生平编辑 语音
江董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漳州简易师范,因参加反清革命事泄,宣统二年(1910年)只身逃往南洋,流亡马来西亚加入槟榔屿华侨殷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组织北伐,江董琴任军政府咨议随军出征。
1923年,江董琴出任广东梅县县长。他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不可避免地同封建势力和地主阶级发生矛盾。当时梅县的地主缪培楠家发生伤害人命案件,向官员贿赂,以求免于处罚。江董琴得知后,严令拒绝,依法办事,从此彼此有隙。 [1]
1924年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赞褒“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会后作为孙中山的代表,前往厦门筹建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准备策应北伐。
1925年春,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成立,他任执委会主任委员。6、7月间,在厦门发动和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年底,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6年4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成立,江董琴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席。还由他推荐共产党人罗扬才、阮山、李觉民当选为执委常委,使左派力量得以加强。同年7月调广州参与商议北伐战争,任北伐东路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伐军入闽后联合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工农运动,调用广州讲习所闽籍毕业学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革新吏治和全省党政机构,整顿市场经济,使福建面貌一新。尔后随北伐军前往上海。
1927年春,他到上海,仍主持东路军政治部工作。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江董琴弃职前往武汉参加左派国民政府,任汉口公安厅厅长,不久前往南昌任叶挺独立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的前期准备。起义前夕赴上海。
1928年与邓演达联手创建中华革命党(时称第三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
1930年该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江董琴担任中央委员。次年8月,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后,江董琴为继承邓演达的遗志,迁居漳州,利用与当地军阀张贞的交谊,积极经验闽西南,打算建立反蒋基地。
1933年,十九路军酝酿在福建建立抗日反蒋的“人民革命政府”,他积极参与。11月,赴广州联络陈济棠参加“福建事变”。不料,他的行踪为陈济棠的宪兵司令缪培南获悉,而缪培南的父亲系梅县恶霸,十年前被出任梅县县长的董琴处决。这时,缪培南为报宿仇,蓄意加害。11月29日他未及见到陈济棠,即遭缪绑架,旋被杀害灭尸。时年46岁。 [2]
主要贡献编辑 语音
1929年8月,江董琴迁居漳州后,他首先着手振兴闽南经济,建立了“民兴银行”及其龙岩分行,又筹建嵩屿商埠;其次创办了军政训练班和永定小学。与此同时,在家乡高头建立“金丰信用组合”发行钞票(人称“牛票”,因为票面印有牛耕田图案),以筹集资金发展经济种植业;又计划兴修水利,建小型水电站。另外,还举办高头军事训练班和行政人员训练所。 [2]
参考资料
1. 参加“福建事变”牺牲的农工党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员会[引用日期2017-05-28]
2. 古今人物(之一) .福建档案信息网[引用日期2017-05-28]
孫連仲 [ 編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93年2月2日 大清 直隸省 保定府 雄縣 逝世 1990年8月14日(97歲) 中華民國 台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保定舊制學堂 軍事背景 服役 國民革命軍 經歷 顯示▼ 孫連仲 (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 字 仿魯 , 直隸省 雄縣 (今 河北省 雄縣 )人。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馮玉祥 手下「十三太保」之一。 抗日戰爭 知名將領。 目錄 1 早年經歷 2 中年經歷 2.1 國民軍時期 2.2 抗日戰爭時期 2.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3 晚年 4 家庭 5 參考文獻 早年經歷 [ 編輯 ] 孫連仲生於一個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於學問,但伴隨著清末的政治變動,孫連仲捨棄學問,轉而從軍。 中華民國 成立後,孫連仲加入馮玉祥率領的第16混成旅。因軍功而順利升進。 中年經歷 [ 編輯 ] 國民軍時期 [ 編輯 ] 1924年( 民國 十三年)10月 北京政變 後, 國民軍 成立,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軍第一砲兵旅 旅長 。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 師長 。孫連仲的部隊是國民軍的精鋭,軍紀嚴正。後來,在北方各派的混戰中,孫連仲以善戰而著稱。 五原誓師 後,馮玉祥加入 中國國民黨 ,改稱 國民革命軍 ,孫連仲隨之參加 國民黨北伐 ,擊敗了 直軍 、 奉軍 。 1928年9月, 國民政府 設置 青海省 ,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一任 青海省政府 主席。孫連仲雖然任職時間很短,但充分發揮了其內政手腕,調整了有關當地的 回族 馬氏等複雜的民族問題,經濟建設初見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轉任 甘肅省 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 蔣介石 的裁兵政策,與 閻錫山 、 李宗仁 等人討伐 蔣軍 ,是為 中原大戰 。馮玉祥敗北後,孫連仲接受蔣介石的軍事重編,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1年至1934年,孫連仲參與討伐 中國共產黨 及 中國工農紅軍 的作戰。曾任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 第九路軍司令 [1] 。 抗日戰爭時期 [ 編輯 ] 孫連仲(《 最新支那要人傳 》,1941年) 1937年(民國26年), 抗日戰爭 爆發後,孫連仲任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