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瓊斯在中國被綁架

Voice of America @VOANews Forgets Legacy of Its #VOA Anti-Communist Refugee Journalists https://t.co/d0usczHD46 via @BBGWatch
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這篇報導引用的就是電影《瓊斯先生》的海報,影片講述了來自英國威爾斯的記者加雷斯·瓊斯於1933年前往蘇聯報導烏克蘭大饑荒真相的故事。而紐約時報在此時期做出了非常可恥的事情,他們隱瞞烏克蘭大饑荒,還因替蘇联唱讚歌而獲得了普利策獎。今天的紐約時報還在做類似的事情。

约翰·赛拉斯·里德(John Silas Reed,1887年10月22日-1920年10月17日),生于波特兰,哈佛大学毕业,迎娶女权主义者妻子露易丝·布莱恩特,卒于莫斯科。美国记者、诗人及共产主义者,亲身经历布尔什维克革命,著成《震撼世界的十天》。
1981年《赤色分子》(Reds )的主角。
https://t.co/0E2GSUsUn6
露易丝·布莱恩特 ((Louise Bryant (December 5, 1885 – January 6, 1936)) 也是一名记者,1918年就出版了《Six Red Months in Russia》。约翰·里德 (John Silas Reed) 病逝之后,她继续有关俄国革命的写作,文章见诸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报刊。1924年第三次结婚,女儿是著名美女。
https://t.co/poEdtHlx69
1918年9月美国参议院成立Overman委员会以调查外国在美国的影响力,露易丝·布莱恩特 (Louise Bryant) 在Overman委员会出席听证会为俄国革命辩护。1919年下半年,她进行了一次全国巡回演讲,以鼓励公众支持布尔什维克,并谴责美国对俄罗斯的武装干预。
https://t.co/JmFzOs9RQv
Louise Bryant 的第三任丈夫 William C. Bullitt 是耶鲁大学毕业生,出身于费城豪富之家。在巴黎结婚两个月后女儿Anne Moen Bullitt(1924-2007)出生。革命女文青不堪也不屑承担经营上层家庭相关的职责:“ ...仆人的管理,食物的订购和菜单的计划,房屋的装修,插花,保留社交日历……毫无用处”。
丈夫指责她酗酒、同性恋、是个不负责人的母亲。两人在1930年离婚。Louise Bryant 失去了对女儿的监护权,留在巴黎生活,也应哈佛大学之请整理 John Silas Reed 文稿。
 William C. Bullitt 在1933年成为美国的第一位驻苏联大使。
Louise Bryant 1936年1月在巴黎死于脑出血,刚过50岁。

Louise Bryant的第一任丈夫是富裕而放纵的牙医。
她还有许多婚外情人。其中之一是著名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 (Eugene O'Neill)。
俄国苏维埃政府曾建议里德 (John Reed) 担任苏俄驻美领事,由于美国政府当时拒绝承认苏俄政府,这个建议被迫取消。
结果美国的第一位驻苏联大使还是Louise Bryant的丈夫。

多亏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瓦解了西方对俄国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围攻。
1918年-1922年协约国出兵干涉西伯利亚,美国左翼各派积极号召'Hands off Russia!' 'Bring the boys home!'
Louise Bryant 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Anna Louise Strong安排下,在美国各地演讲“俄国真相” ,公开为列宁和托洛茨基辩护。

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在1921年3月5日-1928年8月21日担任美国商务部长,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4日担任美国总统,1921年为俄国遭受饥荒的布尔什维克控制区给予救济。1924年苏联在美国注册成立了阿姆外贸集团公司,专门从事苏美贸易。苏联的工业化多亏了美国的资助。 
https://t.co/zePbkCIWbY
1924年苏联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名为“阿姆”的外贸公司,专门从事苏美贸易,此时苏联与美国还没有建交,正处于交战状态。
到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阿姆外贸集团,生意开始红火,垄断了苏联与美国两国间的贸易。
美国人也知道此公司为苏联支持的国家企业,对其睁只眼闭只眼。

30年代初美国的失业工人无路可走,阿姆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要求移居苏联。
盗取美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的头号功臣就是这时候随父母回到苏联远东犹太城。
到了1933年,苏联甚至公开邀请美国企业家到苏联开拓市场,两国关系到了一种友好往来的地步。
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公开承认了苏联的合法地位。
美国的商人也清楚,与阿姆公司做生意,实际就是与苏联政府做生意。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不应该与一个敌对的国家开展贸易。因此,在苏美贸易开展中,美国很小心,避免向苏联提供敏感的军事技术。
于是苏联只有另辟蹊径,认为必须建立一个纯粹的美国式公司,找一个可靠的美国人充当苏联在美国的代理人。

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的妻子热姆丘任娜的亲弟弟,美国归国俄侨卡普尔就成了不二人选。
虽然卡尔普的为人及能力,苏联政府有人对其有过疑虑。
但莫洛托夫主管外交委员会,外交贸易部也是其手下。
所以卡普尔就严重违反保密条款规定,大大咧咧地向美国商人炫耀他有苏联的订单。
因为姐夫的缘故,卡尔普获得了苏联方面的绝对信任,由他这个美国人出面为苏联完成了一系列采购任务。于是卡尔普对外也不避讳了,公开向人表明他与苏联领导人莫洛托夫的关系。甚至向商人们说,他有苏联最高层的采购信息。于是卡尔普在美国一下出了名,成为一名“神奇商人”。 https://t.co/4amCAsTap4
1937年5月14日,阿姆外贸集团董事会主席罗佐夫给苏联发了一份紧急密码报。该报说:“卡尔普今日向我报告,美国政府已拟订向我出售配置16英寸火炮系统战列舰以及火炮中央控制器的文件。为获得这份文件他需要50万美元用以补偿相关人士。”
苏联经过反复研究后,认为这个交易可做。 https://t.co/cs178dSNHy
很快苏联为购买苏联武器,划拨了30万美元,后来又增加20万美元。这笔款项直接打到美国民主党委员会一个重量级人物和美国总统助理手里。
为了确保交易成功,苏联甚至还想把这笔款项直接交给管军工技术审批的官员手中。但据说这笔巨款居然到罗斯福总统儿子手中。贿赂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贿赂美国总统。
据后来解密的档案记载,苏联让让卡尔普说服美国总统。先由苏联商贸代表特罗扬诺夫斯基约见美国总统。1937年11月27日,罗斯福接见了特罗扬诺夫斯基。约见之事随后向苏联管外交的莫洛托夫报告,莫洛托夫随即通过外交途径向罗斯福抱怨美国海军部对交易事件不作为。罗斯福表示会给海军将领下令, https://t.co/joJsUBkDJR
但罗斯福建议苏联在美国建船坞,会按照美国标准建造战舰甲板。
苏联以为贿赂美国总统罗斯福这个交易就能成,但事后到海军部多次交涉推动未果。
当时美国还承诺把战舰技术图纸给苏联,美国先是食言,后来在苏联多方协调下,苏联才得到建造的图纸,但经过专鉴定,根本不符合苏联建造的技术要求。
1938年,美国的国会专门成立了一家“反美思潮”调查机构,卡尔普就成了重点对象,并被请去“喝咖啡”,卡尔普透露了细节,他说苏联贿赂美国总统的50万美元,他从中截留了10万美元。 https://t.co/2Df1h1XVa1
因为牵涉到罗斯福总统,严重影响了美苏关系,苏联对这桩军购事件非常恼火。清查卡尔普底细:出身穷裁缝家庭,1911年才移民去美国,在美国开始干杂工,后来做石油生意(开加油站),但赶上20年代末经济大萧条,即使把加油站卖掉,依然入不敷出。在美国混不下去回莫斯科淘金,居然获任苏美贸易的总代表。
最终美国国家利益得到保护,要归功于美国的新闻自由,和严格的行政制度。
当美国国务院同意向苏联发运军事装备后,涉及敏感军事技术装备时遇到了制度障碍。
1937年11月3日,苏联方面接到报告说:“卡尔普拿到的批文对采购战列舰专用的涡轮根本不起作用。
通用电气作为海军部供应发动机的主要商家,根本不想接受我们的货物订单,而且还必须得到海军部的正式批文……”
卡尔普的大嘴巴也终于付出代价,军购事件上了报纸头条,美国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苏联购买美国军事装备的事,甚至有的媒体直接报道“美国已经开始执行苏联的订单”。
于是引发了国会调查。

电影Mr. Jones 讲述的故事,从1933年开始。英国《泰晤士报》记者 Gareth Jones 打算采访斯大林,了解苏联的经济扩张及显然获得成功的五年计划。尽管他被限制进入莫斯科,但跳下火车非正式地前往乌克兰,发现空旷的村庄,挨饿的人,自相残杀和强制收粮。揭示了 Holodomor真相。
https://t.co/KrrRM3yteh
其实1933年之前,琼斯已经两次到访苏联,1930年夏天呆了3个星期,1931年夏天呆了1个月。他已经报道了每次旅行的发现,1930年在《泰晤士报》上匿名发表了三篇题为“两个俄罗斯”的暗示文章,以及另外三篇在1931年10月的《泰晤士报》发表的《真正的俄罗斯》,明确指出了苏联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农民的饥荒。

1933年3月,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前往苏联,并于3月7日逃避当局进入乌克兰,记下了他目击的人为饥荒的日记。3月29日返回柏林后,他实名发布了详细报道苏联各地饥荒蔓延新闻稿,范围包括伏尔加河,西伯利亚,俄罗斯白,北高加索和中亚。新闻稿在许多报纸上发表,包括《曼彻斯特卫报》和《纽约晚报》:
“在火车上,一个共产主义者对我否认发生了饥荒。 我把自己吃过的面包皮扔进痰盂中,一个农民乘客把它捞出来,然后大口吃掉;我把橘子 皮扔进痰盂中,农民再次抓住它并吞吃了它。”
“我在一个曾经有200头牛,现在有6头牛的村庄里过夜。 农民正在吃牛饲料,只剩一个月的供应。”
农民们哭着说,“我们还有牛饲料。向南走,那里他们什么都没有,许多房子里空无一人,他们已经死了。”
这份报告在许多报纸上都不受欢迎,因为当时的西方情报界仍然对苏联政权表示同情。

1933年3月31日,《纽约时报》著名记者沃尔特·杜兰蒂(Walter Duranty)以“俄罗斯人肚子饿,但没有饿肚子”("Russians Hungry, But Not Starving") 为标题发表了对琼斯饥荒报道的反驳 ,杜兰蒂声称没有'实际的饥饿',而只有'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造成的广泛死亡',这与苏联当局的说法相呼应。
文中克里姆林宫消息称饥荒并不存在,《纽约时报》此段标题:“俄罗斯和外国观察员在乡村看不出灾难的预兆。” 
 4月13日,琼斯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了对饥荒的详细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强迫私有农场集体化,从土地上撤走6至7百万的“最佳工人''(Kulaks),被强迫征用的谷物和农场动物的数量增加,
同时苏联的“食品出口”增加。
5月13日,《纽约时报》发表了琼斯对杜兰蒂的强烈反驳,琼斯坚持他的报告:“我可以说我与二十至三十名各国领事和外交代表讨论了俄罗斯的局势,各国掌握的证据支持我的观点。 但是这些外国观察员不被允许在新闻界发表意见,因此保持沉默。”
“另一方面,记者被允许写作,但审查制度使他们成为委婉语和轻描淡写的作者。 他们给“饥荒”起了“食物短缺”的有礼貌的称呼,“挨饿致死”被简化为“营养不良导致的广泛死亡”。 在私人对话中,领事并不那么沉默寡言。”
此后,苏联外交委员会委员Maxim Litvinov(琼斯在莫斯科期间曾经接受过琼斯的采访)致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Lloyd George)的一封私人信件中,Gareth Jones被告知他被禁止再次访问苏联。

【Mr. Jones在中国被绑架杀害】
1934年末,Gareth Jones离开英国参加“环球实况调查”。 他在日本待了大约6个星期,采访了重要的将军和政治家,最终到达了北平。 从北平在德国记者赫伯特·穆勒(Herbert Müller)的陪同下,到新成立的满洲国旅行,然后去到内蒙古。





其实 #GarethJones 1935年到了北平就等于是落入了苏联NKVD/共产国际的罗网。 曾作为西北军代表在苏联工作的萧振瀛,是29军的缔造者和灵魂人物。 1934年,在萧振瀛的谋划下,第29军填防平津,势力迅速成长,足以主导华北局势,1934年,萧振瀛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设局易如反掌。
https://t.co/H1rgJRbxGt

【Mr. Jones在中国被绑架杀害】
1934年末,Gareth Jones离开英国参加“环球实况调查”。 他在日本待了大约6个星期,采访了重要的将军和政治家,最终到达了北平。 从北平在德国记者赫伯特·穆勒(Herbert Müller)的陪同下,到新成立的满洲国旅行,然后去到内蒙古。
两人被日本部队扣留,被告知有三条返回中国城镇Kalgan的路线,其中只有一条是安全的。
琼斯和穆勒随后被匪徒抓获,要求赎金200毛瑟枪支和10万大洋(根据《泰晤士报》,约合8,000英镑)。
两天后,Müller被释放,以安排支付赎金。
8月1日,Gareth Jones 的父亲收到一封电报:“处理好了。很快就会释放。”
8月5日,《泰晤士报》报道说,绑架者已将琼斯移至Kuyuan东南10英里处。 花了1万大洋(约合800英镑),两天后他又被转移到了Jehol。8月8日,有消息传来,第一批绑架者将他交给了第二批绑架者,赎金再次增加到10万大洋。
期间中日两国政府都在努力联系绑架者。
1935年8月17日,《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当局在16日发现了琼斯的尸体,身上有三个弹孔。 当局认为,琼斯是在他30岁生日的前一天,即8月12日被杀害的。有人怀疑,Gareth Richard Vaughan Jones (13 August 1905 – 12 August 1935) 被谋杀是由苏联NKVD策划,以报复他造成苏联政权的尴尬。

中国方面的记载是:1935年7月11日,英国记者琼斯和德国记者穆勒联袂到张家口,向察哈尔省当局提出在省内旅游的要求。其时因日本军队进犯察东不久, 治安混乱,故察省当局没有同意。二人遂写下声明,称如若遇险,责任自负。当局见此,便建议他们到百灵庙(今达茂旗)去看一看庙会。
二人又提出中蒙边界的二连浩特,官方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但再次告诫切勿乱跑,免生意外。
两名记者从二连浩特返回时,未沿大路南下张家口,而是向东直奔多伦,到了察哈尔、热河边界,打算了解一下察东中日冲突的来龙去脉。

从多伦西返时,二人又没走前往沽源县的大路,而是去了正蓝旗的哈八嘎。7月28日下午,两人行至官马沟村附近,忽然与土匪相遇,遂被绑架。土匪放走司机和侍从,让他们向宝昌和张家口当局报告,拿赎金来取人。
察哈尔省当局和宝昌县府获悉后,立即部署营救,分别派了几组人马,寻找不同途径与土匪接洽。

土匪索要9万元,同时将两名记者绑在马背上,不停的转移。一天,在转移途中,德国记者穆勒挣开绳索,纵马逃脱,返回张家口。匪徒挟持着琼斯向东逃入沽源县。由于当时热河被日军占领,察哈尔省当局又请英国驻华武官向日本武官疏通,同意中方军警入境搜索土匪踪迹。
察哈尔省特警队刘排长只身前往同土匪谈判,土匪屡屡变卦,最后索价十分苛刻,要求48万元,外加来复枪10支,手枪10支、子弹万发。刘排长请求再降低条件时,匪徒突然翻脸,开枪把刘排长打死。保安队见谈判破裂,遂以马队追踪。匪徒架着琼斯,昼夜在荒山沙泽中奔逃。

8月16日,一辆汽车经过宝昌县东南的曹家坊子,在公路旁边发现一具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
经检查发现正是英国记者琼斯的遗体。

该区域由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第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驻守。
第一次张北事件发生后,1934年12月7日,国民政府许诺日本人在察哈尔省旅行自由,中方可以不检查其携带物品,中国军队退到长城线以西。 https://t.co/G164pacHyR
由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代理。6月27日,秦德纯与日本军方代表土肥原贤二在北平签订了《秦土协定》。
赵登禹(1898年5月16日-1937年7月28日),字舜诚(一作舜臣),山东省菏泽县赵楼村人。1914年春,赵登禹、赵登尧兄弟赴西安加入冯玉祥的部队。1916年冯玉祥的部队调到廊坊驻防后,赵登禹任冯玉祥的随身护兵,曾入西北军教导团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3月赵登禹奉命率第109旅在喜峰口抗日。

长城抗战之后,第29军被调回察哈尔省驻防,赵登禹因功升为第29军第132师师长,并获授陆军中将军衔。1935年8月,第29军被调往北平地区驻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29军军长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与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

1937年7月28日拂晓,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赵登禹指挥第29军卫队旅、平津大学生军训团等部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当天,在南苑的前敌总指挥赵登禹和督战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接到北平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命令,要求他们放弃南苑,率部撤往北平方向。

日军起先获得汉奸潘毓桂等人出卖的第29军作战计划,7月28日当天日军又得到宋哲元身边的参谋周思静(已受日军收买)的密报,遂抢先在南苑至北平之间的天罗庄的公路两侧进行埋伏。当天中午,赵登禹乘轿车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途中,遭遇埋伏在此的日军袭击。赵登禹在车中阵亡,得年39岁。

【Mr. Jones在中国被绑架杀害】
1934年末,Gareth Jones离开英国参加“环球实况调查”。 他在日本待了大约6个星期,采访了重要的将军和政治家,最终到达了北平。 从北平在德国记者赫伯特·穆勒(Herbert Müller)的陪同下,到新成立的满洲国旅行,然后去到内蒙古。

#GarethJones 的被绑架和被谋杀,与有德国/共产国际双重间谍嫌疑的穆勒(Herbert Müller)和被共产国际控制的德华洋行(Wostwag)的盛情款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那时的北平,各国间谍云集。
斯诺夫妇、拉铁摩尔夫妇、费正清夫妇、魏特夫等人也都在北平。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当时还不出名,1932年2月来华为他的牛津大学博士论文搜集资料,并在北京结婚。从1933年至1935年,他任北京清华大学讲师,1935年圣诞节时返回美国。

魏特夫(Karl Wittfogel)是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早年曾从事左派政治活动,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入狱,出狱后移居美国,1935年以“太平洋学会”研究员的身份来华,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陶孟和曾专门设宴欢迎。七七事变后,魏特夫才离开中国。
魏特夫和拉铁摩尔的最初结识,正是在1935年的北平。
1935年时,于学忠任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军分会委员、华北军第1军团长兼第51军军长(原东北军第1军)。
1935年6月何應欽和日本梅津美治郎簽署的「何梅協定」將「于學忠及張廷諤(时任天津市长)一派之罷免」作為第一條第一款。

1935年的北平市長袁良,曾給想到陝北採訪中共根據地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開具了特別通行證。斯諾為感謝袁良的幫助,贈給他一支英國造蘋果牌雙管獵槍(槍號517)。
斯諾在1936年6月離開北平去西安再往延安。

1935年7月刚刚就任天津市长的“日本通”程克,11月就病入膏肓,由萧振瀛接任天津市长。12月就是一二·九运动。萧振瀛对学生们爱护有加。
1936年3月28日,程克在天津病逝,享年59嵗。
1935年中共地下党也在向华北集结。
1935年8月26日上海臨時中央局负责人劉仲華接到王明、康生5月3日、5日從莫斯科發來的「上海目前不需要任何中央的組織」指示信。同時,劉仲華還收到了共產國際代表的指示:「麥克道諾夫本要同我在某商行見面,後因情況緊急,又改為書面通知,要我交出工作去蘇聯。我當即將工作交給王世英,並告他安排好後即轉移去北方」。
上海臨時中央局的歷史使命宣告結束。由新新(注:當時特科代號為「新新公司」)選出三人組成清理委員會,將所有的殘餘的關係(蘇區交通局、油印處、CY(團機關)、滬東區委、武裝自衛會全)清理洗刷一遍,分別派走,一切舊關係切斷;徹底改造新新,凡臥底認識的幹部與工作人員一律無條件離開上海。
在上海臨時中央局軍委代理書記王世英的領導下,特科成功轉移近500名滯留在上海的中共地下黨員。1936年4月華北聯絡局在天津成立,王世英任副局長,後升任局長。其後王世英参与同楊虎城部的秘談協商,達成中國工農紅軍同十七路軍共同抗日協議。




加雷斯·琼斯(Gareth Jones)1935年在察哈尔(内蒙古)之旅被绑架时乘坐的汽车属于一家名为Wostwag的德国公司,现在知道该公司由苏联NKVD(內務人民委員部,所下轄的國家安全總局是克格勃的前身)运作。
根据英国政府2002年7月解密的针对Herbert Mueller (Müller) 的MI5档案(在1917年至1951年之间的活动),
与英国记者Gareth Jones 一起被绑架,两天后被释放(英文维基百科说法)/奇迹般逃脱(中文媒体说法)的德国记者Herbert Müller),是已知的共产党和第三国际特工。
Gareth Jones的被绑架和被谋杀,与Wostwag公司和穆勒(Herbert Mueller)的盛情款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PRO文件中,2002年7月解密公布的,是穆勒(Herbert Mueller)与另一名德国记者萨尔茨曼(Saltzman)的联合档案,后者被怀疑是Jahnke Buro的纳粹(/苏联卧底)间谍。 该文件尚未完全公开,因为MI6仍然禁止公开访问文件。
Herbert Müller1927年拿到了去印度的签证,试图与英军印度军团联系,因此对他在印度人之间散布宣传的报道进行了调查,他的身份再次与印度的另一名赫伯特·穆勒(Herbert Müller)混为一谈,随后对其进行了甄别,他被列入印度黑名单,并被确定为法兰克福报的记者,共产主义者,苏联共产国际在华代表。
来自北平(英国使馆)的信息说英国人有他的笔迹样本,穆勒(Herbert Müller)于1924年不名一文地乘坐轮船来到中国,恳求船长借钱,但现在他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通过在世界各国首都出售无价的中国古玩]。 穆勒有着双重角色,向苏联提供武器的德商代理/德国特工。 他还被认为是非常反英国的。
穆勒(Herbert Müller)1927年可能介入了北京德国和苏联的外交合作。
他经营一家内蒙古至满洲里的运输公司,负责中国的苏维埃交通任务。苏俄让他控制了向中国其他地区分发文件的工作。 穆勒与一位名叫科赫(Koch(别名Menchinaf或Mechinov)的德国犹太人)合作,并得到了北京一家德国银行行长的协助。
穆勒(Herbert Müller)和科赫(Koch)还在驻天津和北京的英军印度部队里开展宣传工作。
英国北京使馆的武官的一封信中指出,穆勒是一位著名的共产主义者,信里其详细描述了如何谨慎研究穆勒对英军的做法。 信中还指出穆勒大约40岁,蓬头垢面,酗酒。
1928年9月1日英国驻北京使馆的监视报告:Muller现在换了工作——[作为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从他的国际古玩销售中]他现在正怪异地组织野地猎犬追逐,打猎等,以与他的间谍同伙、嫌疑人萨尔茨曼一起吸引更高级的欧洲人 。 然后,英国人得出结论, 穆勒向士兵们免费提供饮料——然后,这一时期的调查结束了...

赫伯特·穆勒(Herbert Mueller)1939年绘制出版了全蒙古地图。 
外蒙古宣称的边界甚至没有出现在图例中,而是直接在地图上标记为“外蒙古宣称的边界”。
https://t.co/cspWs6jmAh

英国驻华使馆的情报,似乎未收入文物和考古界对 Herbert Mueller/ Müller 的介绍。
米和伯(Herbert Mueller,1885-1966),中文名米松林。
鲁迅在1913年11月20日的日记中说:
历史博物馆送藏品十三种至部,借德人米和伯持至利俾瑟(按即莱比锡)雕刻展览会者也,以其珍重,当守护,回寓取毡二枚,宿于部中。
21日的日记说:
上午米和伯来部取藏品去。

《鲁迅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页393,人物注释米和伯条目仅仅说: 米和伯 德国人。莱比锡“万国博览会”驻北京筹备所负责人。

其实Herbert Mueller/ Müller 1912年就来到了中国。

现任匈牙利 Ferenc Hopp东亚艺术博物馆馆长的GyorgyiFajcsak在其2007年由匈牙利Eotvos Lorand大学东亚研究系出版的英文专著《从十九世纪早期到1945年匈牙利的中国艺术品收藏(Collecting Chinese Art inHungary from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o 1945)》中的附录B《古董商人和外国鉴赏家、捐赠者》中,Herbert Muller (有时也拼写作Herbert Mueller 或 Herbert Müller)的小传如下:
米和伯(中文名米松林,1885-1966):考古学家、艺术史学者、记者。他1908年从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909年至1912他在柏林博物馆远东部在著名的东方学学者和汉学家繆勒(F.W.K.Muller 1863-1930)的领导下工作。
1912年他来到中国,在那里参加了两年的考古发掘。他对柏林和慕尼黑的博物馆的考古物品收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也为柏林动物博物馆收藏物品。他主要对周代和汉代的考古材料感兴趣。作为来自的德国的专家,他参与了在山东德国租界内的汉代遗迹的发掘。
在北京,他开始从事艺术品贸易。他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如George Eumorfopoulos、Eduard von der Heydt、瑞典的阿道夫·古斯塔夫六世和喜龙仁都保持联系。1924年他收藏的藏品被称为松林藏品。这些主要是为了展示中国历史梗概的考古物品收藏。
松林藏品也在国外展出,1930年在纽约展出。
注:米和伯1930年曾经在美国纽约出版《松林中国艺术和考古收藏:展览图录The Sunglin Collection of Chinese Art and Archaeology: Catalogue of Exhibition》一书,该书如今在欧美很多大图书馆都有。
1920年代和1930年代,他是北京很著名而且很有特色的人物。他熟悉中国。由于他的考古知识,很多艺术品商人和收藏家都必须跟他联系。作为一位中国艺术专家,他汉语说得很好。二战以后他留在中国从事新闻工作。他被控从事情报工作,并且于1947年被带到日本的战犯法庭受审,被判刑10年。
他在慕尼黑的Landsberg监狱服刑10年,1950年被释放。有匈牙利文资料说他被作为危险的盖世太保特工而被判服刑12年。其他的研究者注意到他曾经是情报人员,而且与共产国际有密切联系。
ZoltanFelvinczi Takacs 是匈牙利Ferenc Hopp东亚艺术博物馆第一任馆长,他在1935年至1936年的远东之行中结识米和伯,并且从他那里为Ferenc Hopp博物馆购买了一些从河南修定塔墙壁获得的七世纪浮雕。
Zoltan Takacs(1880-1964)在其1937年发表在匈牙利《远东》丛书第一至四期的《一次东亚旅行的初步报告》中这样描述米和伯:
「我特别要记住米和伯博士主动给予我的帮助。虽然那些得到他帮助的人常常忘记感谢他,米和伯曾经为柏林的德国皇家图书馆购买数以千计的中国图书。他还曾担任莱比锡印刷及相关艺术国际展览会驻远东代表。莱比锡是德国战前的印刷文化中心,1914年莱比锡印刷及相关艺术国际展览会是由德国图书印刷和平面造型艺术协会组织的,盛况空前,影响很大。台湾还保存有民国初年德国公使请求税务处允许德人米和伯博士代公家所购书画古物书籍出口免税的函件。
1931年4月10日辽宁省主席臧式毅曾发文要求辽宁省地方官员保护米和伯游历。
1931年河北省政府也行文要求地方政府保护德国人米和伯和美国包德存游历。
1929年前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捐赠人名单中有米和伯。
1929年前,历史博物馆先后接受了鲁迅先生捐献的明代铜镜、青花寿字瓷碗和米和伯先生捐赠的陶瓶漆盘。
1992年德国汉学家Hartmut Walravens曾经出版过一本关于米和伯的德文专著,名为《汉学家、艺术品商人、律师和记者米和伯(1885-1966)生平和著作述略》。该书只印了五十本。
据这本米和伯传记里面的资料,米和伯1947年1月17日在上海面对战犯指控做自我陈述时声称他是北平研究院(中德学会?)的通讯研究员。Hartmut Walravens的这本米和伯传记1976年就写完了,但是到1992年才有机会出版。利用的全部是德文资料。
米和伯( Herbert Müller )是一位律师,但是对中国也感兴趣,作为汉学家,他是柏林大学优秀的学者葛禄博(Wilhelm Grube,1855-1908)的学生。1912年米和伯来华从事考古出土物品和图书的收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定居北京,成为德国报纸的记者和艺术品商人。并且成为德国通信社北京分社负责人。第二次大战后被作为敌对外侨遣返,不得不把他所拥有一切包括中国家庭留在北京。回到德国后,他做记者谋生,但是因为视力不行了,所以主要是依靠朋友帮助。

Herbert Müller 的老师 Wilhelm Grube,1855年8月17日出生在俄国圣彼得堡,1908年7月2日在柏林附近逝世。1874-1878年间,他在圣彼得堡大学就读,在俄国著名学者席夫纳(Franz Anton Schiefner,1817 -1879)的指导之下学习汉语、蒙语、满语与藏语。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之后,他立即转入德国莱比锡大学,
在德国著名汉学家小甲柏连(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880年提交博士论文,顺利毕业。 1881年,他在莱比锡大学教授藏语语法,但一直未能获得正式教职。1883年,他到柏林民俗博物馆(Ethnological Museum of Berlin)工作。
1896年,他的《女真语言和文字》一书(Die Sprache und Schrift der Jucen)在莱比锡出版,其后一直受到西方学界的重视。
Wilhelm Grube 也是一位成就显著的汉学家。 
1901年,他撰写的《北京民俗》(Zur Pekinger Volkskunde)一书在柏林出版,颇获好评。
1902年,他的《中国文学史》(Geschichte der Chinesischen Litteratur)在莱比锡初版,即为德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代表了当时德国汉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影响十分之大。此外,他还撰有《中国的宗教和祭仪》(Religion und Kultus der Chinesen,1910年)、《中国古代宗教》(Die Religion der alten Chinesen,1911年)等多种汉学研究著述,并且跟赫伯特·穆勒(Herbert Mueller)合作完成了《封神演义》德文译本Fêng-shên-yên-i: Die Metamorphosen der Goetter(1912年),其中前48回均由他本人独立译就。
“葛禄博”为Wilhelm Grube的自取汉名。
“米松林”为Herbert Mueller / Herbert Müller 的自取汉名。
1935年与Gareth Jones的 满洲国—热河—察哈尔之行,Herbert Müller 已经50岁。
乘坐的是德华洋行(Wostwag)汽车。

毕呜歧,山东人,  小学就在德国教会学校读书,后入济宁中西中学,该校课程以德文为主。毕业后在沈阳富康公司和德商礼和洋行任德文翻译,颇得洋人信赖。25岁被聘为哈尔滨德商福茂洋行华经理(买办),以后又担任了德华洋行(W ostwag),孔土洋行买办,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买办生活,独资开设华行,
成为天津著名的进出口贸易商行。
毕呜歧早年同中共地下党员王华庭有联系,并做过对革命有益的工作;解放后,他积极开展天津市进出口同业会的工作,推动会员与国外贸易商联系,为国家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为响应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工业生产的号召,他先后创办新民化工厂、建业砖瓦厂、新大电锯厂、新城造纸厂等企业并担任经理。
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中,他率先捐献飞机1架,带头认购公债。
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担任华北人民赴朝慰问团副总团长,对工商界支援抗美援朝有重要的影响。
1954年,毕鸣歧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参加公私合营。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他代表天津市工商界向毛主席报喜,对推动工商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起到积极作用。 
曾被选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天津市副市长、政协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席、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等职。
1931年“九·一八”后,毕鸣岐因在哈尔滨德茂洋行任职时参加过抗日活动,受到日本特务的注意,遂辞去职务,化装离开哈尔滨,秘密回到关内,然后辗转到了张家口。不久,毕鸣岐应聘于张家口德商德华洋行(Wostwag)任华人经理。1932年间,他利用德华洋行运输汽车之便,掩护过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进入苏联。
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1933年春,关东军攻占热河,向察哈尔、河北逼进。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对日作战。冯的参谋长石敬亭是毕鸣岐的同乡发小,介绍他认识了冯玉祥。
冯玉祥曾偕同夫人李德全来张家口德华洋行(Wostwag)参观,并亲笔书赠条幅作为纪念。
冯玉祥将军说:“你是个人才,你可在经济方面搞工作。”
冯玉祥领导的人民抗日同盟军司令部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吉洪昌任总指挥。毕鸣岐被任命为少将谘议,积极进行募捐活动,支援抗日救国斗争。不久抗日同盟军遭到蒋介石的破坏,派其嫡系军队包围了张家口,逼走了冯玉祥。
毕鸣岐感到继续住在张家口没有保障,就返回济南,三个月后赴上海德商孔士洋行任职。 
1934年,毕鸣岐任机构相当庞大的天津孔士洋行华人经理。孔士洋行经营大小五金、化工原料,并代销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汽油、煤油和润滑油等。
毕鸣岐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把生意办得红红火火,他个人也获得丰厚收益。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赖庇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孔士洋行宣告倒闭,毕鸣岐富有前瞻性地收购全部存货,创办了华甡贸易行,他的自己 当家做主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华甡贸易行沿袭了孔士洋行的国内外业务渠道。为做到业务上的连续性,毕鸣岐雇用了原孔士洋行的外籍副总经理高瑞夫和外籍高级职员普斯与哈夫曼,利用他们的特长为已所用。
毕鸣岐曾自豪地说:“过去我们被外国人雇用,今天我们同样也可以雇用外国人嘛!”
这三名外籍职员直到1953年才先后离开天津回国。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没过两个月,一艘美国商船停在了天津大沽口外,船上满载着天津多家贸易商行订购的进口货物,但货主们都不敢提货。面对这种情况,毕鸣岐挺身而出,主动向军管会请示,这艘美国商船才最终得以进港。
由此,天津港恢复了进出口业务——当时全国的对外贸易都处于停摆的状态,天津的外贸业务率先行动等于赢得了先机,一时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香港华资公司纷纷派员来津成立分公司,上海的进出口商也抢着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天津的外贸业务空前繁荣,毕鸣岐的义举也在天津进出口行业中传为佳话。
代理或代表德国及其它欧美厂商公司十数家至数十家。1914年成立汉堡总部。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55129577/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作者: 维克托·乌索夫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20年代 译者: 赖铭传 出版年: 2007-7 页数: 307 定价: 25.00元 丛书: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ISBN: 9787506554930 豆瓣评分 8.2 32人评价 5星18.8% 4星56.3% 3星15.6% 2星9.4%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作者叙述了苏联对外情报机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与远东相关的那部分,介绍20年代在中国的情报工作(这一工作对那一时期我国同中国的关系状况有所补充),展示其复杂性和多面性及其成就和挫折。笔者的目的在于:对国内外现存的使我们感兴趣的这一题材的资料加以综合归纳。 目录 · · · · · · 译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苏联对外情报机关形成简史 1.全俄肃反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安局——国家政治保安总局 2.情报部——第四部——工农红军情报总局 3.共产国际 第二章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和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为中国培养干部的熔炉 第三章苏维埃政权在中国的情报工作 1.争取承认的斗争 2.驻北京的谍报机关 3.驻哈尔滨的谍报机关 4.驻上海的谍报机关 5.驻广州的顾问和谍报机关 6.张家口顾问团和开封顾问团 第四章在中国工作的暂时收缩 结束语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1929年夏,周恩来利用上海一家医院建立了适于党的领导人会晤的可靠的秘密地点。他还在上海秘密举办了几期军事和政治干部训练班,结业的学员于当年9月就被分派到各个苏区传授经验。 1931年5月,20岁的潘汉年被调到中共中央特科担任领导工作,直工作到1933年,此前他担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潘汉年担任负责收集情报的二科代科长,完全转入地下活动。他最常用的代号之一是“小开”。和他一起工作的活动家有李一氓、夏衍、杨度、姚蓬子、梅龚彬。他有好几次差点被捕,但他都能化险为夷。 例如有一次,他在回到自己的家门口时,发现有人在跟踪他,这时折回已经来不及了,便大步跨入门内,高叫...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機構類型 區執行委員會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194-200號[1] 機構沿革 1921.8 中共廣東支部 1922.6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1924 中共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 1924.10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1927.5 中共廣東特別委員會 1927.8 中共廣東省委員會 1931.1 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 1931.3 中共兩廣省委員會 1931.6 中共兩廣臨時省委員會 1931.12 中共兩廣省委員會 1932.3 中共兩廣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2.9 中共兩廣工作委員會 1933.1 中共兩廣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4.3 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 1936.9 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7.10 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 1938.4 中共廣東省委員會 1940.12 中共粵北省委員會、中共粵南省委員會 1942.2 中共東江軍政委員會 1943.1 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 1945.7 中共廣東區委員會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簡稱中共廣東區執委)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區執行委員會之一,負責領導中共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地區的工作。 目錄 1 歷史 2 主要成員 2.1 廣東支部(1921年8月-1922年6月) 2.2 廣東區執行委員會(1922年6月-1924年初) 2.3 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1924年初-10月) 2.4 廣東區執行委員會(1924年10月-1927年4月) 2.5 廣東特別委員會(1927年5月-7月) 3 直屬地執委、部委、支部 4 參考文獻 歷史 1921年春,陳獨秀、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及米諾爾、別斯林等在廣州成立共產黨廣東支部(廣州共產主義小組)。7月,陳公博作為廣東黨組織的代表參加中共一大。8月,中共廣東支部成立,譚平山任書記。 1922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廣東區執委)成立,譚平山繼任書記一職。六一六事變事變後,陳公博因支持陳炯明而被開除出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後,譚平山任中央駐粵代表。 1924年初,廣東區執委改為中共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廣州地執委),直屬於中共中央局。10月,廣州地執委恢復為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