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元年(1909年)任黃埔陸軍國小堂學長,將在陸小就讀的陳銘樞、陳濟棠、鄧演達、張發奎、薛岳、葉挺、張雲逸等人介紹入同盟會。
粵軍第一師,以粵軍參謀長鄧鏗兼任師長。鄧鏗選擇軍政素質較優者織編之:以梁鴻楷為旅長,陳可鈺為參謀長,以鄧演達、葉挺、羅梓材、徐景唐、錢大鈞等為參謀,以李濟深為副官長,何廼英、張發奎、薛岳、黃鎮球等為副官。
宣統元年(1909年)鄧鏗任黃埔陸軍國小堂學長。陸軍國小堂為清廷于光緒年間在各省設立的新式陸軍學堂,國小堂設學長,專司督率各班生員遵守學堂章程,配合教員教育生員,並制定有《陸軍國小堂學長規則》。
1920年11月,孫中山由滬返粵,重組軍政府,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並決定組建粵軍第一師,以粵軍參謀長鄧鏗兼任師長。
是啊,机器人读稿的泛滥成灾,在瞎说一气。然后,将讲真实历史的覆盖下去。另外,观众对真实的历史,其实不感兴趣,只要好玩的历史故事与传说。关心真理的不多。
不发:
都是战争宣传片,与真实历史差距太大。另外,请教各位,你们认为,历史电影以尊重史实重要,还是虚构忽悠可以接受?
了解一下中日各自的战史,再对比日本拍摄的《上海陆战队》,再查一下中日各记载这场战斗伤亡数字(日军还有姓名),对比影片中消灭了多少日军,了解一点历史真实。
利用这里靠近租界及煤气厂,让日军不敢轰炸(守规矩可以博得好评),电影里提了吗?那女子是游泳的?士兵居然扛弹药箱进入租界?被缴械禁几年,直到1941年日本对美国开战,日军进入租界俘虏了这些国军,谢晋元是被部下在劳动营里活活打死的,电影里说了吗?还整队去保卫南京?这不是骗人吗?
国军抗战英勇,但拍电影不用编造吧。
顺便说一下,抗战国军的战报集中起来的数目字,虚报的让你没有下巴。薛岳将军最擅长。但战争时期虚报,我理解需要激励士气。战后拍电影,可不可以老实一点?
最后出一个考试题,上海公共租界之日本租界是什么时候归还中国的?归还给谁?台湾历史书上没有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C88bhObcM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