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胡匪出身的“抗联”司令贼性不改,因调戏一名混血女职员而被段克文妻弟阎钟璋斩死。共军攻占怀德县阎家屯后,阎氏被灭门。
李兆麟(1910年11月2日-1946年3月9日),原名李超蘭,曾用名李烈生、李蘭遜、張玉華、張壽籛,漢族,遼寧省遼陽市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
簡歷[編輯]
1910年11月2日(農曆十月初一),李兆麟生出身於遼寧省遼陽縣鏵子鄉小榮官屯(今屬遼陽市燈塔市)一個富農家庭。祖籍山東省文登縣大水泊,是清朝康熙年間闖關東的後人[1]。1926年因父親去世,李兆麟輟學務農,在家自學。1930年選為大榮官屯副村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離開家人抵達北平。以李烈生的化名,成為私立華北大學的學生,主要從事抗日救國活動。他參加了北平反帝大同盟和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在平西一帶進行抗日救亡活動,1932年2月初,受中共河北省委指派回家鄉組織抗日義勇軍。5月,經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秋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被派往本溪煤礦從事工人運動。
1933年8月調往中共滿洲省委軍委工作,赴海倫、珠河等地參與創建抗日武裝。1934年任珠河反日游擊隊副隊長、哈東支隊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政治部主任、北滿抗日聯軍總政治部主任。與趙尚志指揮攻打賓州、五常堡。與李延祿部隊配合襲擊窪洪,攻占林口,指揮老錢櫃等戰鬥,創建松花江下游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
1938年,關東軍重兵圍剿,下江地區的形勢惡化。北滿抗日聯軍在李兆麟指揮下,開始向小興安嶺西麓的海倫等地的長途西征,保存了有生力量,在新的游擊區站住腳,爬冰臥雪又堅持了武裝鬥爭5年多。1939年5月抗聯第3、6、9軍等部組建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李兆麟任總指揮,率部開展松嫩平原游擊戰,攻克訥河、克山、肇源等縣城。
1940年底與周保中等組織整訓部隊,任東北抗聯教導旅政治副旅長。1941年11月,率部進入蘇聯境內。任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政治副旅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兆麟和妻子金伯文從蘇聯回國,隨蘇聯軍隊搶占東北戰略要地哈爾濱。任濱江省副省長、哈爾濱市中蘇友好協會會長等職。
1945年12月下旬,國民政府接收哈爾濱市和濱江省政府(後改松江省政府)後,李兆麟即辭去濱江省副主席職務,以公開的中國共產黨員身份出任哈爾濱中蘇友好協會會長。1946年3月9日,與軍統特務孫格玲會面時被擊斃,終年36歲[2]。
李兆麟遺體安葬在哈爾濱市道里公園,公園改名為兆麟公園,並樹起一座紀念碑,上面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之墓」,由其戰友馮仲雲撰寫碑文。
20世紀1990年代初,金日成在回憶錄《與世紀同行》中,寫道:
「國際聯軍時期的政工幹部張壽籛也是我親密的中國戰友之一。在北滿的時候他是第三路軍軍長。他還有個名字叫李兆麟。他和馮仲雲是莫逆之交,和金策也是肝膽相照的摯友。他品質優秀,謙虛和忘我精神是他特異的品質。也許是這個緣故,我們一見面就成了摯友。有好事讓給別人,有困難自身獨攬。他的這種品質,使我對他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共產國際保存的游擊隊指揮員鑑定文件中稱讚他是優秀的組織者,是英勇無畏、精力充沛、富有創造性的游擊隊指揮員。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露營之歌》,在北滿游擊隊員中廣為流行。抗戰勝利後,張壽籛身負中共松江地區委員會的書記、松江省副省長等重任,積極工作,不幸在哈爾濱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家庭[編輯]
1933年6月,李兆麟的母親揚長秋(或寫為「楊長秋」,1972年在瀋陽逝世)、妹妹李兆賓、妻子李素香(或寫為「李淑香」)、長子李玉(原名振宇[1])、長女李石等人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從此李兆麟與家人斷絕聯繫。
1937年7月經北滿臨時省委批准,李兆麟與朝鮮族中國共產黨員金貞順(又名金伯文)結婚。金伯文,原名金貞順,祖籍朝鮮咸鏡北道富寧郡,其父親金善極一家1910年遷居中國吉林省汪清縣蛤蟆塘鄉大房子村(今後河村)。金伯文的舅舅金銀植,1930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是汪清縣的早期革命者之一,1932年6月任汪清縣紅軍游擊隊政治指導員、參謀長,1932年11月陣亡。金伯文1919年8月13日出生,1930年參加革命從事地方工作。1932年入團。1934年汪清縣大紅崴抗日游擊區被破壞,金伯文上山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1936年加入中共。1941年夏,在小興安嶺西麓的游擊區,金策說金貞順這個名字太封建提議改成金伯文。1941年底金伯文隨第3路軍部隊越過國界到蘇聯集結,編入88旅通信營。在88旅期間李兆麟任旅政委,與金日成一家同住在一座房子裡,兩家各住一間,公用生活區,長達四年之久。金伯文於2005年3月2日於北京去世,安葬於汪清縣烈士陵園。
李兆麟與金貞順的長子肇華,出生於1940年12月3日(農曆十一月初五),當時日滿討伐隊正在循腳印追逐抗聯第3路軍密營留守的20多老弱人員,就是在行軍路途中臨盆生下了孩子;這支小部隊在山裡走了半年直到1941年5月冰雪消融,日滿討伐隊找不到追蹤的腳印後才結束。1941年11月,金伯文與長子肇華隨部隊越境到蘇聯;肇華後夭折於蘇聯伯力的保育院。次子立克(又名阿立克,振環)和女兒張卓婭(又名振英)則出生於蘇聯。[3]。
1945年,李兆麟與長子李玉相見,在給家人的信中表示了對李玉母親的歉意:「聽表弟劉鎮羽講你在瀋陽被捕死於敵人獄中,經過組織批准我再婚,請你原諒。」[1]
參見[編輯]
注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