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白 瑜: 向警予杨开慧的侧面观 [修订本]

 白 瑜: 向警予杨开慧的侧面观 [修订本]本文口述者:白瑜(1898-1989), 湖南華容縣人,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就讀,與蔡和森、蕭瑜、毛澤東先後有同窗之誼。五四運動爆發後,參加湖南學生運動。1920 年加入國民黨,1925年考取莫斯科中山大學留俄,回國後擔任中央軍校教官並先後兼任吳淞中國公學、國立上海商學院、國立暨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教授。遷台後,任政治大學教授,晚年移居美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kalgp.html

    最近華美日報臺北版,根據中共資料,先後載有中共婦女領袖向警予與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種種消息。指向曾背叛丈夫蔡和森,與人通姦,並附向一九二○年攝於法國蒙達尼婷婷玉立的照片(見該報二月廿日第二版),又載楊開慧為中共匪幫死難詳情(見六月十一日同版)。向、楊兩小姐,幼時與內子(任培智)中學、小學同學,且係友好,我亦見過她兩人。據我們所知,共匪指向與人通姦,恐係諅鳎蚬卜藘炔眶^爭的中傷,稱楊為烈士,殊屬不稱。該兩小姐,皆出自詩禮世家,幼時矩步規行,恪守中國傳統教訓,宅心良善。及長,向固屬女中豪傑,應不會與人通姦,楊且可能並非共產黨員,最多掛名而已。歷史的諅鳎虨槌J拢槐厣罹浚绕涫枪颤h資料,更不足徵。余夫婦老矣,見到她倆落得如此如此,頗生側隱,不免心寒,更不忍中國文化傳統受到如此糟蹋,願就目擊親聞者略加敘述,以為青年戒。聯合報詳載匪幹丁玲種種,當係同感(文見該報六月十六日第十二版)。

(一)向警予

    向警予原名俊賢,號儆余,民國前十七年生(歲次乙未),湖南叙浦人,出自詩禮官宦世家。叙浦雖屬湘西偏僻小縣,文化程度不低。向家尤為該縣望族,世居縣城,歷代簪纓。向父退隱家居,教育子女,督促甚嚴。警予兄輩(同胞十人她行九)多留學日本,且有學醫者。向家開風氣之先,警予民國元年負笈長沙,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第一班,未經預科,逕升本科。當時各省第一女師學生,大都來自名門淑女,她們童年時節,女子學校極少,且簡陋不堪,非有家學淵源深閨研習者,焉能躋於省立女師之門。如屬科舉,她們可稱女秀才流亞。當年湖南一女師學生,茲舉幾個使人易於知道者,例如蔡鍔之妹蔡鑄、尹仲容之姊蘊玉、蘊綺、嫂沈佳玥以及易家樾之妹易倩;(另附設有媬母科,卽現行之幼稚師範班,專取年齡較長,或不願深造者,例如丁玲之母蔣慕唐,卽其中之一。)來臺灣者,有前湖南省議員吳家瑛(已故)。留法的彭襄教授夫人范新翼、陳家佑的堂妹周陳家芷夫人、李國欽老先生之姨妹周羅步蘭夫人、立法委員任培道及其妹培智。彭夫人手中還有當年她們同學時的合照,內中吳、范、兩任,皆被向邀往敘浦女學教書有年。她們皆能恪守校規,不忘家訓,稍有隕越,引為有玷門第。老師們皆學究名家,國文教科,多採羣經諸子,誨人不倦,學生敬畏之,校規綦嚴,校風端肅。記得抗戰前,我在上海教書,所見略露頭角的湘中人士,其夫人不少出自「古稻田」,正如現在留美學生去自臺灣者,其夫人們不少係「北一女」小姐。湖南一女師,校址位於長沙城西,名勝天星閣側,舊址古稻田,故簡稱「稻田女師」,或逕以「古稻田」代表之。「古稻田」在湖南女子學校教育史上,佔有優越的地位。民初各省一女師,皆同負盛名。

    民初的中華民國,直到北伐之前,軍閥、漢奸、洋奴、土匪、流氓當道,民不聊生,有志之士,不分男女,莫不痛心疾首,亟思改革。以致後來青年學子,誤入共黨者眾,湖南、四川兩省尤多,不幸者,赤禍之浸入,為害更烈。向警予之誤入共黨,且任第一任婦女部長,正如瞿秋白自白書所云,其為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錯誤」,瞿亦詩禮世家的「清貧士族」出身。向警予在「古稻田」讀書時,卽被尊為領導人才,文章道德已表率羣倫,被同學稱為「聖人」。能取得那群名門淑女的擁戴,決非易事。她進德修業,中矩中規。歷充樂羣會會長,兼道德部、學藝部長,容貌儀態很出眾,待人接物,尤具大家風範,在學三年,師輩皆喜愛之。她由「古稻田」轉周南女學畢業時(後詳),國內大學尚未開女禁,適值五七國恥之後,又不願隨兄東渡日本,頗欲留學歐、美,必需巨資,已非家庭所能擔負。乃返鄉創辦女學,自任校長,甚得鄉里愛戴。茲附她(署名尚用原號儆余之「余」)在鄉寄長沙好友一函,從其字裡行間,可概見其他。當時向在鄉辦學,得心應手,然彼志在翱翔,函中毅姐卽陶毅(斯咏)、仲姊卽任培道(仲瑜),彼三人在「古稻田」時,老師楊昌濟(懷中)稱為「女生三賢」者。男一師蕭瑜、蔡和森、毛澤東自封「城南三傑」,城南二字,為男一師前身城南師範的舊稱。楊老師兩校兼教。任培道等抵叙浦後,向薦吳家瑛大姐接替女學校長,向函所指「縣令吳公」,卽吳大姐令叔。向原不甘蟄伏,自返長沙,又適值五四運動與發展「新民學會」之際,向乃參加留法勤工儉學的新潮。從此一去,與蔡和森同入共黨,誤上賊船。這是向警予一生中之突變,時代的犧牲者。一個青年人的命運,國家教育社會環境,關係巨大。如果沒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翌年南高、北大卽開女禁,乃至清華招收留美女生,以向的智慧之高,治學之勤,必蒙取錄,出人頭地,於國家貢獻很大,可預卜也。而今臺灣青年,國內大學教育,國外獎學金,皆可輕易取得,平步青雲,望珍惜之。

    向警予赴法後,與蔡和森結婚,對共產黨主義發生狂熱,思想言行,發生激變。久之,與在「古稻田」的學生、叙浦女學的校長,判若兩人。她原來熱腸冷眼,愛國心強,感於民初北洋軍閥的愚妄,改革心切,難免操之過急。適逢蘇俄崛起。眼見西方思想界有稱「新文化」或「蘇維埃文化」者,亦不免引起幻想。但她由法返國途中,路過星加坡,身懷有孕,還特別往馬來亞吉隆坡探訪視為親妹妹的任培智(培智小三歲,稱向為九姐。在古稻田低一學年),抵足長談,吐出胸中苦水:「你準備回國升學,是為上策,培道姐姐已在國內安心讀書,比我幸福多了。還要記得!在學期中,切不可結婚。」翌年培智返國,經上海,住在她的寓所,她又叮嚀:「上海絕非你求學之地,你往南京考東南大學,也是上策。」尚有其他肺府之言。蔡和森還勸向同往南京讀書,向以育兒作罷。蔡氏夫婦,且羨慕任氏姊妹有賢叔任凱南先生,特自倫敦到巴黎視察勸工儉學情形,阻止她們前往。原來她兩姊妹準備追隨向後,前往巴黎,因乃叔覆函長兄奏南先生(培道姊妹之父),力勸作罷。凱南先生去函,有謂勤工儉學者,固有些人專心向學,惟以共黨猖獗,兩姪前往,決非所宜。凡青年人,尤其是有為的青年人,要聽老成人的指導,所謂「古人樂有賢父兄」,今之為父兄、師長者,責任更大。

    第一次我見到向警予,在長沙五四運動演變為驅張(敬堯)運動之際。某日學聯會散會之後,某些「新民學會」的代表,邀我到周南女學作會外協商(因我已開始反對毛澤東的操縱),由該校女生管理員陶毅(更名怡)接待,不料向亦參加,類似毛的會外操縱,她確有風采,主張亦多,尤其是縯繹歸納,大有經綸。後來在莫斯科又有見面,她在東大,我在中大,她知道我在南京和任培智同學,友誼已深,開口卽問:「培智畢業何時?」排出大姐姐氣慨,對我不無輕視,主要原因,是我反共,她常到中大,竟對我視而不見,極少交談。十六年春,我被派主持的中國革命文物展覽會,她往參觀,找我談話,似乎得了她幾句贊許。最後一次,有蔡和森在一起,我們三人討論民生主義是否共產主義,我在否的方面說得很多。我認為民生主義採和平奮鬪途徑,是最適於中國的社會主義。我是個社會主義者,列寧濫殺同志、同胞的蘇維埃社會主義,最不適於中國。我且有說:「我們切不可讓俄國人分化,更不要自已分化。」滿以為她會光火,可是她微笑的只罵了我一聲「小鬼」,顧左右而言他,我看出她內心裏藏有苦悶,而暗喜她總還是個中國人,至於她在莫斯科與人「通姦」之說,據我所知,武漢風雲之際,第三國際代表印度人羅易,奉斯達林之命來華。向警予送行,在火車站與羅易擁抱,中國人看不慣,吃乾醋,遂被謠傳為「通姦」。更是笑話的,羅易那時譯為「魯易」,而中國又有一個魯易,同是湘西人,與向同時留法勤工儉學者,也是當年共黨紅人,武漢風雲中,他在洪湖組織蘇維埃,被清剿處死,也曾扯到那個眞魯易身上。武漢風雲,向亦返國參加,最後逃入漢口法國領事館,被引渡處決。此事由吳家瑛大姐告訴我者,並說向死前常到法租界吳寓。一口向疲乏之極,炎夏還著厚布衫,在吳寓洗澡後,吳給她換一薄綢衫,向連呼「好舒服」。她倆原為閨中秘友,吳屢勸向罷脫共黨,向云已不可能。且說願以身殉,常擁抱對泣。一代才華,如此犧牲,且不知青塚何處,殊不值得。向如未死,眼見今日中國大陸,亦必大哭。向之誤入共黨,湘人皆惜之。

(二)楊開慧

    楊開慧與向警予雖同為名門淑女,但完全是兩個不同類型的人,楊為名學者楊懷中教授的幼女,小時多病,確為嬌生慣養,父母且不逼她用功讀書。小學時與任培智(楊小二歲)在長沙鄉間開風之先有名的「隱儲女學」同學,均在校寄宿,楊日常服魚肝油當時視為洋化珍品。楊生性溫和,沉默寡言,太欠開朗,近於縮瑟。中學入長沙市周南女學,該校為湖南最早的女子中學,原稱周氏家塾,校風較一女師開放,楊老師令愛女入該校,意在陶冶。周南女學校長朱劍凡先生(女匪幹朱慕慈原嫁蕭勁光者卽其愛女),革新人物,朱原姓周,據說固革命,改從母姓。朱劍凡為早期湖南教育界巨子之一,曾兼一女師第一任校長,一女師校風不免守舊,朱思改革,受阻而去。接其事者,為遜清翰林院侍講學士彭清藜老師(曾在男一師任課),到任後,發表衆不問其名只稱蔣美人者,為女生管理員,俏皮學生揶揄之,黎亦不執行校規,旋離職,繼其任者,仍為新人物馬惕吾先生。該校之有女校長,從曾寶蓀先生開始,那是以後的事。朱劍凡先生辭一女師時,學生吳家瑛、陶毅、向俊賢(警予)、羅步蘭等,隨朱轉入周南女學畢業,在學僅一年。這一段經過,在湖南女子教育史上是件大事。楊開慧決不會參加風潮的,楊老師與朱先生為友好,一女師與周南女中兩校齊名,聲氣相通,教師們有兼兩校者。五四運動,兩校女代表彼此呼應。陶毅、任培道均在周南服務,從事新民學會的活動,向警予亦與焉。楊開慧則既非學聯代表,亦非新民學會會員,更是不問天下事者。我見到楊開慧是在吳、陶、向、任之先,但未交言。民國六年春,第一師範開春季運動會,楊開慧侍母到校參觀,進大門時,她在來賓簽到簿上提筆恭簽母女姓名,下注楊懷中眷屬。適我在那裡服務,親見她的書法工整,母女雖非美麗,而且穿著古樸,觀者皆肅然起敬。總之,楊開慧一切不適於稱共產黨員,或烈士之類,楊比之向,決不可同日而語,但結果楊比向更慘。

[下一页]
  我第二次見到楊開慧,也只略有寒暄,是民國十四年秋冬,在廣州市東山毛寓,那是我赴俄之前,在黃埔軍校紀念週發表反共演說後,毛澤東託共幹易禮容(五四運動相識者)轉邀我吃晚飯談天,楊開慧在坐。晚飯後不久,毛示意她避開。並對我說:「女人們不必談我們這些,而且她(指著開慧)素性不喜此。」由此可見楊是何許人也,也可知道毛心中的女人是什麼。茲分述楊毛婚姻以及楊之致死:

    (1)楊開慧誤嫁毛澤東,是楊老師病逝北京,適湖南五四運動演變為驅張(敬堯)運動之際。毛澤東混入學聯會,冒充學生代表,上北京請願「罷張」,乘機幫楊府奔喪回籍。據蕭瑜語我,是毛以某種欺騙手段,誘逼成婚。蕭瑜且在其「我與毛澤東」書中寫明楊原屬意於他。也很自然的非毛,因為蔡、蕭、毛在長沙出入「板倉楊寓」,楊老師(有自署板倉老人)家中教誨他們不過傳道、授業、解惑而已,而且出入楊門者,毛氣質最差。這是當年第一師範人皆知之者。

    (2)楊開慧之死,湘人多叫冤枉,楊本閨中弱女,入校讀書,亦不過應時而已,與革命、主義完全無關。如果她眞是或眞能做共產黨員,毛必携她一同「造反」去了(「造反」是毛澤東學生時代的豪語,我們罵他為匪,適為正確),她亦不甘或不敢回到娘家,至多將兒輩交楊母扶養了事。可憐她蟄居長沙板倉三年,鄉里皆知,楊昌濟之女,毛澤東之妻,何人不知。其一旦被殺事,據華美日報載:「一九三○年五月七日彭德懷、黃公略陷岳陽,廿七日陷長沙,省主席何鍵此次吃大虧。省城克復後,其公館中,無頭男女屍體,就有多具,對共黨恨之刺骨,立時下令將楊開慧逮捕。……楊開慧是無辜的。」楊開慧之被殺,以及何鍵派其護衛頭目龔澍(重蓀)掘彭德懷、毛澤東兩家祖坟,鬧出更荒誕不經的笑話,有欠行政現代化的原則,皆為湖南士紳之間,深具嘆息者。向警予在共產黨做了些什麼,我們是無從而知,楊開慧在共產黨能做什麼,則很難知道。

    楊開慧之死,而今大陸共匪奉為革命婦女領袖、先烈,實屬不稱。楊老師如不早死,其女決不會錯嫁毛澤東。當年毛出入楊門,知弟莫若師。毛生性不善,楊氏全家知之甚深。卽令毛有其他妖法,誘惑楊小姐,楊師雖深惡痛極,師母也不會棄之不顧,可免一死。以楊師德望之高,救一弱女,決乎不難,命乎?楊老夫婦皆慈眉善日,小姐秉性純厚,竟遭殺身,豈不也是冤枉?還有冤枉楊老師左傾者,甚至有外國人問我:「新青年雜誌某卷某號,所載署名C. C. Young論性生活的文章;是否楊昌濟寫的?」我斷然的否認,楊老師循循儒者,道貌岸然,卽令是純學理之作,亦不肯出此。楊家之慘,天道無常耶?毛澤東天性險惡,行為乖張,面目可憎,陰沉可怕,在我們同學時期,人人皆知,罄筆難書。使我驚詫不安已久者,十餘年前,收到曾來臺研究的美國人Stuart Schram兩本著作,在其Mao Tsetung書中,有毛澤東的照片多張。第一張標明攝於一九一九年,由其衣著看卽五四運動時期,正我與毛開始反目之際,照片完全不像其本人。第二張衣著倒是眞的,而面相有異。悶在胸中的話,茲附帶吐出。這兩張照片,我給毛的小學同學立法委員韓中石兄,及其他與毛曾相識的朋友們看過,誰亦不能認明。第一張一望而知是假。第二張可疑太多。我們的判斷,共匪什麼都可作假,第一張器宇之間,有冒充近似國父孫先生青年時代之嫌。第二張標明攝於一九二三年當選中共中委時,身着當年俄製黃黑相間的呢質單長衫。我記得很清楚,民國十二年春夏之交,我在上海法租界環龍路四十四號國民黨上海市黨部,與毛相遇,他著此衫。想係共匪將那照片毛的本相,描摩修改,類似眉目清秀、面帶智慧、精明開朗的青年領袖人物,與毛本性完全相反。當年與毛相知者,皆能分辨,而且兩張照片的眼神細察之,卽有不同。Schram來臺研究時,由中央研究院介紹訪問過我,他關於毛的研究資料,有些欠實之處,經我們談話後,有所補充,在其著作中,並有附註。但那時我不知他有此照片,他的出版,有普及本的發行,可見在歐、美銷售不少。未知我國駐外官員關心及此否?此事我們是否有待澄清,以免中、外青年誤認毛為有才具的、正常的領導人物,而對其發生錯誤的信念。我們老矣!特關心及此,唯恐以後無人見證了。向、楊的枉亡。亦望青年們細察,不可誤信共匪的宣傳。其實今日大陸不變則垮,變亦危殆。其當權者,殺伐半世紀,能不內疚?痛定思痛,又何嘗不悔不當初?!

    六十八年七月七日

    附圖:向警予致陶毅函,第三行墨蹟污染處,係「故人也」三字。內中「先生」係對周南校長朱劍凡而不呼名帶姓的尊稱。其時陶服務該校。後來朱亦左傾。

   ■■■■■■■■■■■■■■■■■■■■【以上全文完】

    以上《向警予杨开慧的侧面观》,是以《传记文学》杂志总第207号(1979年)同名内容全文光盘版文本为发布底本。收入析世鉴时,对光盘版文本的若干讹误作了订正。附图略。

    ◆抒个人历史见解,请至专用留言区——彰往考来

    http://www.peacehall.com/cgi-bin/forum/bbs.pl?id=zwkl

    ◆如欲转载析世鉴各系列内容以广流传,请务必保留原著有关重要信息(如发表原文的期刊名称与期数等)并阅读HGC关于发布内容版权的声明!

    ◆除特别注明者外,凡简体字发布内容,原文均为繁体字。除有时对若干内文标题序数作技术性处理及将繁体字原文转换为简体字外,HGC成员对所有发布内容的正文均未作任何改动。凡原文固有讹误,均一任其旧不作改动,必要时另在发布文本中以符号“【 】”插入HGC校勘说明。

    ◆除特别注明者外,析世鉴各系列内容均是由HGC成员完成数字化处理与发布制作。

(白 瑜: 向警予杨开慧的侧面观 [修订本] 全文完博讯www.peacehall.com)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55129577/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作者: 维克托·乌索夫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20年代 译者: 赖铭传 出版年: 2007-7 页数: 307 定价: 25.00元 丛书: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ISBN: 9787506554930 豆瓣评分 8.2 32人评价 5星18.8% 4星56.3% 3星15.6% 2星9.4% 1星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作者叙述了苏联对外情报机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与远东相关的那部分,介绍20年代在中国的情报工作(这一工作对那一时期我国同中国的关系状况有所补充),展示其复杂性和多面性及其成就和挫折。笔者的目的在于:对国内外现存的使我们感兴趣的这一题材的资料加以综合归纳。 目录 · · · · · · 译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苏联对外情报机关形成简史 1.全俄肃反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安局——国家政治保安总局 2.情报部——第四部——工农红军情报总局 3.共产国际 第二章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和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为中国培养干部的熔炉 第三章苏维埃政权在中国的情报工作 1.争取承认的斗争 2.驻北京的谍报机关 3.驻哈尔滨的谍报机关 4.驻上海的谍报机关 5.驻广州的顾问和谍报机关 6.张家口顾问团和开封顾问团 第四章在中国工作的暂时收缩 结束语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1929年夏,周恩来利用上海一家医院建立了适于党的领导人会晤的可靠的秘密地点。他还在上海秘密举办了几期军事和政治干部训练班,结业的学员于当年9月就被分派到各个苏区传授经验。 1931年5月,20岁的潘汉年被调到中共中央特科担任领导工作,直工作到1933年,此前他担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潘汉年担任负责收集情报的二科代科长,完全转入地下活动。他最常用的代号之一是“小开”。和他一起工作的活动家有李一氓、夏衍、杨度、姚蓬子、梅龚彬。他有好几次差点被捕,但他都能化险为夷。 例如有一次,他在回到自己的家门口时,发现有人在跟踪他,这时折回已经来不及了,便大步跨入门内,高叫...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 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機構類型 區執行委員會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194-200號[1] 機構沿革 1921.8 中共廣東支部 1922.6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1924 中共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 1924.10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 1927.5 中共廣東特別委員會 1927.8 中共廣東省委員會 1931.1 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 1931.3 中共兩廣省委員會 1931.6 中共兩廣臨時省委員會 1931.12 中共兩廣省委員會 1932.3 中共兩廣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2.9 中共兩廣工作委員會 1933.1 中共兩廣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4.3 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 1936.9 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 1937.10 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 1938.4 中共廣東省委員會 1940.12 中共粵北省委員會、中共粵南省委員會 1942.2 中共東江軍政委員會 1943.1 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 1945.7 中共廣東區委員會 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簡稱中共廣東區執委)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區執行委員會之一,負責領導中共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地區的工作。 目錄 1 歷史 2 主要成員 2.1 廣東支部(1921年8月-1922年6月) 2.2 廣東區執行委員會(1922年6月-1924年初) 2.3 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1924年初-10月) 2.4 廣東區執行委員會(1924年10月-1927年4月) 2.5 廣東特別委員會(1927年5月-7月) 3 直屬地執委、部委、支部 4 參考文獻 歷史 1921年春,陳獨秀、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及米諾爾、別斯林等在廣州成立共產黨廣東支部(廣州共產主義小組)。7月,陳公博作為廣東黨組織的代表參加中共一大。8月,中共廣東支部成立,譚平山任書記。 1922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廣東區執委)成立,譚平山繼任書記一職。六一六事變事變後,陳公博因支持陳炯明而被開除出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後,譚平山任中央駐粵代表。 1924年初,廣東區執委改為中共廣州地方執行委員會(廣州地執委),直屬於中共中央局。10月,廣州地執委恢復為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