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翼翘: 奉軍再度入關與皇姑屯事件▼▼◆◆ 時局與學潮 ◆◆▼◆ 五卅事件 ◆△·羅學濂: 五卅慘案與燕大▼◆ 三一八事件 ◆△·徐 英: 三一八慘案▼▼◆◆ 軍界聞人 ◆◆▼◆ 陳肇英 ◆△·早年革命經歷——陳肇英先生訪問紀錄▼◆ 何成濬 ◆△·獻身國民革命——湖北省主席何成濬訪問紀錄▼◆ 劉士毅 ◆△·劉士毅先生訪問紀錄▼▼◆◆ 中國國民黨黨務 ◆◆▼◆ 容共亂象 • 中山艦事件 ◆△·黃 豪: 中山艦事件的眞相·慕 翰: 廣州三月二十日事件▼▼◆ 北府政爭 • 西安圍城戰 ◆△·劉茂恩: 西安圍城戰始末——大哥劉鎮華督陝前後鎮嵩軍從戎見聞▼▼◆ 中華民國政治組織與工人群體 ◆△·吳開先: 國共黨爭與上海工運·荷 生: 上海共產黨三次暴動史▼▼◆ 中共叛亂之初 • 第一次南昌暴動 ◆△·雷嘯岑: 十六年南昌政變雜記·程天放: 我所親歷的四二事變▼▼◆◆ 中國國民黨黨務 ◆◆▼◆ 派系組織 ◆△·力 士: 國民黨清黨以前的左派組織▼◆ 婦女運動 ◆△·吕雲章: 大時代剪影——我在北伐成功前的經歷▼▼……雖然當時革命軍要求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回租界、軍需獨立等主張,我們在北方也頗爲欣賞,但是當時國民黨容共,我們則認爲共產黨在各地方鬧的兇,破壞中國民情風俗文化,因此決定成立「討赤」軍,稅捐也稱之爲討赤捐。後來南方才清黨,全國一致反共,所以北方討赤在反共史上應有其歷史意義。▲丁治磐: 「討赤」作戰前後▲▲◆◆ 正統之爭 • 北阼南移 ◆◆▼◆ 北軍往事 ◆△·丁治磐: 「討赤」作戰前後——直魯軍戎馬見聞·賀國光: 北洋軍征戰雜憶▼▼◆◆ 蘇俄在中國 ◆◆▼◆ 民十六搜查俄使館事件 ◆△·懶 泉: 俄使館一段歷史·國 華: 在俄大使館之李大釗·李秋生: 「在俄大使馆之李大釗」補正·傳記文學: 訪搜查北京俄使館法官沈維翰先生▼▼……共產黨輒唱中國革命爲世界革命之一部分、吾人須服從第三國際指揮、蘇俄是工人的祖國、列寧是我們革命的導師、世界革命成功萬歲、鮑羅庭萬歲、種種口號標語、緣之而起、其操縱之湖南偽黨部通電擁戴鮑羅庭、賣國無恥、已視韓國之一進會爲甚、更公然謂孫先生聯俄、非擬平等待我爲標準、奴顏婢膝、恬不知差、[列出本栏目所有内容]欢迎在此做广告
孫連仲 [ 編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93年2月2日 大清 直隸省 保定府 雄縣 逝世 1990年8月14日(97歲) 中華民國 台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保定舊制學堂 軍事背景 服役 國民革命軍 經歷 顯示▼ 孫連仲 (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 字 仿魯 , 直隸省 雄縣 (今 河北省 雄縣 )人。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馮玉祥 手下「十三太保」之一。 抗日戰爭 知名將領。 目錄 1 早年經歷 2 中年經歷 2.1 國民軍時期 2.2 抗日戰爭時期 2.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3 晚年 4 家庭 5 參考文獻 早年經歷 [ 編輯 ] 孫連仲生於一個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於學問,但伴隨著清末的政治變動,孫連仲捨棄學問,轉而從軍。 中華民國 成立後,孫連仲加入馮玉祥率領的第16混成旅。因軍功而順利升進。 中年經歷 [ 編輯 ] 國民軍時期 [ 編輯 ] 1924年( 民國 十三年)10月 北京政變 後, 國民軍 成立,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軍第一砲兵旅 旅長 。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 師長 。孫連仲的部隊是國民軍的精鋭,軍紀嚴正。後來,在北方各派的混戰中,孫連仲以善戰而著稱。 五原誓師 後,馮玉祥加入 中國國民黨 ,改稱 國民革命軍 ,孫連仲隨之參加 國民黨北伐 ,擊敗了 直軍 、 奉軍 。 1928年9月, 國民政府 設置 青海省 ,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一任 青海省政府 主席。孫連仲雖然任職時間很短,但充分發揮了其內政手腕,調整了有關當地的 回族 馬氏等複雜的民族問題,經濟建設初見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轉任 甘肅省 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 蔣介石 的裁兵政策,與 閻錫山 、 李宗仁 等人討伐 蔣軍 ,是為 中原大戰 。馮玉祥敗北後,孫連仲接受蔣介石的軍事重編,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1年至1934年,孫連仲參與討伐 中國共產黨 及 中國工農紅軍 的作戰。曾任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 第九路軍司令 [1] 。 抗日戰爭時期 [ 編輯 ] 孫連仲(《 最新支那要人傳 》,1941年) 1937年(民國26年), 抗日戰爭 爆發後,孫連仲任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