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斫鉴·馬鴻逵: 中原大戰前後的回憶▼◆ 中級官員回憶 ◆△·萬耀煌: 民國十九年中原大戰述聞·張喬齡: 歸德智擒萬殿尊·康 澤: 隴海路護路擒諜▼◆ 下級官員回憶 ◆△·黃 通: 中原大戰砲兵見聞·石 覺: 討逆戰爭·張緒滋: 參加中原大戰·勞聲寰: 中原大戰退思▼◆ 縱橫捭闔 ◆△·顧耕野: 張學良電請各方罷兵秘史——我參與「东北易幟」若干機密懷舊錄▼◆ 歸德遇襲 ◆△·鄧文儀: 中原大戰的驚險見聞·周佛海: 中原大戰隨節見聞▼◆ 史事拾遺 ◆△·宣介溪: 憶中原大戰關鍵性角色韓傑▽◆◆ 擴大會議 ◆◆△·姜維垣: 擴大會議中之瑣碎▼▼◆◆ 日本在中國 ◆◆▼◆ 「九一八」事變 ◆△·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退思·戢翼翘: 奉軍入關与九一八事變·王鐵漢: 「不抵抗」的抵抗·曹德宣: 九一八之憶·丁作韶: 「九一八」瀋陽去來·張春風: 危城記——瀋陽陷後的三天經歷 ▼▼◆◆ 抗日戰爭 ◆◆▼◆ 東北抗戰 ◆△·李 璜: 九一八事變與东北義勇軍(一九三一——一九三二)▼◆ 長城抗戰 ◆△·張緒滋: 長城古北口與石匣血戰親歷記▼▼◆ 中共要人 • 綜述 ◆△·伯 新: 共產黨死去的重要人物▼▼◆ 中共領袖 • 向忠發 ◆△·向忠發供詞·明 遠: 向忠發留莫紀略▼▼◆ 中共要人 • 顧順章 ◆△·蔡孟堅: 有關周恩來殺顧順章滅門血案之澄清·蔡孟堅: 共黨把我搬上銀幕自顯惡迹·蔡孟堅: 兩個可能改寫中國近代歷史的故事——兼述顧順章自首,匪穴瓦解以及我黨清除奸細之經過 (外一種)▼▼我所見過的共匪,以鄂東共匪最兇惡,比毛澤東在江西猶有過之……△萬耀煌: 豫鄂皖邊區剿匪與國難▲▲◆ 剿匪戰爭 • 鄂豫皖與川陝甘邊區戰事 ◆△·萬耀煌: 討伐桂系與鄂东剿共·萬耀煌: 豫鄂皖邊區剿匪與國難·劉 峙: 豫鄂皖邊區剿匪之役·王 微: 由淞滬抗戰到西北長征·於 達: 西北望長安——追剿匪紅四方面軍之憶·劉茂恩: 追擊匪紅四方面軍與清剿豫鄂皖邊區·石 覺: 皖西剿匪紅四方面軍之役·李 璜: 記起西征鬢未霜——述民廿二至廿四參加四川剿匪及抵禦朱毛西來之役·楊 森: 川黔剿匪憶往▼▼◆◆ 中共聞人 ◆◆▼◆ 鄺紀勳 ◆△·少 離: 鄺紀勳匪化的經過·少 離: 鄺紀勳爭奪軍權的經過▼[列出本栏目所有内容]欢迎在此做广告
孫連仲 [ 編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93年2月2日 大清 直隸省 保定府 雄縣 逝世 1990年8月14日(97歲) 中華民國 台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保定舊制學堂 軍事背景 服役 國民革命軍 經歷 顯示▼ 孫連仲 (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 字 仿魯 , 直隸省 雄縣 (今 河北省 雄縣 )人。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馮玉祥 手下「十三太保」之一。 抗日戰爭 知名將領。 目錄 1 早年經歷 2 中年經歷 2.1 國民軍時期 2.2 抗日戰爭時期 2.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3 晚年 4 家庭 5 參考文獻 早年經歷 [ 編輯 ] 孫連仲生於一個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於學問,但伴隨著清末的政治變動,孫連仲捨棄學問,轉而從軍。 中華民國 成立後,孫連仲加入馮玉祥率領的第16混成旅。因軍功而順利升進。 中年經歷 [ 編輯 ] 國民軍時期 [ 編輯 ] 1924年( 民國 十三年)10月 北京政變 後, 國民軍 成立,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軍第一砲兵旅 旅長 。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 師長 。孫連仲的部隊是國民軍的精鋭,軍紀嚴正。後來,在北方各派的混戰中,孫連仲以善戰而著稱。 五原誓師 後,馮玉祥加入 中國國民黨 ,改稱 國民革命軍 ,孫連仲隨之參加 國民黨北伐 ,擊敗了 直軍 、 奉軍 。 1928年9月, 國民政府 設置 青海省 ,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一任 青海省政府 主席。孫連仲雖然任職時間很短,但充分發揮了其內政手腕,調整了有關當地的 回族 馬氏等複雜的民族問題,經濟建設初見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轉任 甘肅省 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 蔣介石 的裁兵政策,與 閻錫山 、 李宗仁 等人討伐 蔣軍 ,是為 中原大戰 。馮玉祥敗北後,孫連仲接受蔣介石的軍事重編,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1年至1934年,孫連仲參與討伐 中國共產黨 及 中國工農紅軍 的作戰。曾任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 第九路軍司令 [1] 。 抗日戰爭時期 [ 編輯 ] 孫連仲(《 最新支那要人傳 》,1941年) 1937年(民國26年), 抗日戰爭 爆發後,孫連仲任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