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梁肃戎: 目睹东北的悲劇 ◆ 東北戰事 ◆ 蘇俄祸新疆 ◆共諜與戡亂危局 • 華北共諜案 ◆

 

广斫鉴
·梁肃戎: 目睹东北的悲劇
·劉毅夫: 勝利後隨蔣夫人去長春
·金典戎: 东北淪共的一頁痛史
·金典戎: 長春俘虜營里八百廿名壯士
·金典戎: 林彪是怎样「貧儿暴富」的?——「东北沦共痛史」續篇二則
·李久泮: 东北二十萬保安部隊處置經過 (書簡三種)
·田雨時: 白山黑水北虜恨——东北接收三年災禍罪言(外一種)
·于 衡: 此恨千秋——蘇聯紅軍在东北的姦淫擄掠與共匪踞东北之憶
·董文琦: 亡友張莘夫四十週年祭
·董文琦: 兩任瀋陽市長
·董文琦: 东北失敗檢討
·董文琦: 东北失敗檢討答問
·王奉瑞: 东北接收與大陸淪陷前後的經歷
·張式綸: 接收东北失敗之探討
·劉博崑: 陆沉首当记
◆ 東北戰事 ◆
·石 覺: 戰塞外•悲平津
·劉玉章: 东北戡亂戰爭親歷記
·劉毅夫: 蓋棺論定劉玉章眞乃是英雄虎將
·羅友倫: 东北戡亂作戰述往
·陳嘉驥: 孫立人的是非過功
·陳嘉驥: 杜聿明孙立人失和始末
·陳嘉驥: 李立三緩兵之計——中國大陸沉淪序曲之一
·王鐵漢: 從东北之接收談到东北之淪陷
·王鐵漢: 东北之第二「九一八」
·舒适存: 辽西恨
·陳嘉驥: 傅作義、楚溪春與安春山
·王鼎鈞: 东北 那些難忘的人
◆ 南府政要 • 熊式輝 ◆
·馬五先生: 政海人物面面觀•熊式辉
◆ 蘇俄在中國 • 蘇俄祸新疆 ◆
·鐘起鳳: 記蘇俄在新疆導演的一齣舊戲
◆ 共諜與戡亂危局 • 華北共諜案 ◆
·黄天邁: 勝利還鄉記
·塞外客: 華北大間諜案全盤內幕
·谷正文: 北平時期的國共情報鬥爭
◆ 戡亂戰爭 • 中華民國空軍戡亂作戰 ◆
·徐康良: 從抗戰勝利到撤退來台
◆ 戡亂戰爭 • 華中戰局 ◆
·馬國順: 追勦共軍李先念瑣記
·王春鳴: 踏出母校走向戰鬥
◆ 戡亂戰爭 • 國軍後勤業務 ◆
·周力行: 由山东到上海
◆◆ 共諜與戡亂危局 • 經濟破壞 ◆◆
◆ 冀朝鼎案 ◆
·谷正文: 國統區通貨膨脹與中共的經濟戰爭——冀朝鼎共諜案之憶
……我們常常提出寸土必爭的口號,爭到同歸於盡,打到最後一人,結果我們能獲得什麼呢?政治上絕不可以如此,該犧牲就應該犧牲,婦人之仁是挽救不了大局的。平常看到死人很難過,但到戰場上是不能怕死人的,想打勝仗就非死人不可的。當然,共黨的作法是殘民以逞,但他也是有政策的,要實現他的政策,非犧牲這麼多人不可。我們過去在軍事上、政治上就太婦人之仁,結果才犯了不少錯误。
——盛 文
◆◆ 共諜聞人 ◆◆
◆ 綜 述 ◆
·馬志賢: 爲百萬雄師叫屈——大共諜劉斐•韓練成的傑作
·羅友倫: 由陸戰隊縱火案憶楚溪春、廖耀湘、鄭介民將軍談匪諜
◆ 劉 斐 ◆
·老 軍: 記紅朝最大『功臣』——劉斐
·熊 斌: 劉斐入贊軍事中樞前後 (外二種)
·秦德純: 言不由衷的劉斐——國防部往事
·盛 文: 說劉斐
·尹呈輔: 劉斐的的確確是匪諜
·劉沈剛: 回憶父親劉斐 (外一種)
◆ 韓鍊成 ◆
·黃旭初: 共特韓煉成怎樣送掉四十六軍?
·黃紉秋: 韓鍊成其人其事
·夏繼誠: 共諜韓練成與戡亂戰爭
◆ 戡亂戰爭 • 華東戰局 ◆
[列出本栏目所有内容]
欢迎在此做广告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孫連仲 [ 編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93年2月2日   大清 直隸省 保定府 雄縣 逝世 1990年8月14日(97歲)   中華民國 台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保定舊制學堂 軍事背景 服役 國民革命軍 經歷 顯示▼ 孫連仲 (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 字 仿魯 , 直隸省 雄縣 (今 河北省 雄縣 )人。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馮玉祥 手下「十三太保」之一。 抗日戰爭 知名將領。 目錄 1 早年經歷 2 中年經歷 2.1 國民軍時期 2.2 抗日戰爭時期 2.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3 晚年 4 家庭 5 參考文獻 早年經歷 [ 編輯 ] 孫連仲生於一個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於學問,但伴隨著清末的政治變動,孫連仲捨棄學問,轉而從軍。 中華民國 成立後,孫連仲加入馮玉祥率領的第16混成旅。因軍功而順利升進。 中年經歷 [ 編輯 ] 國民軍時期 [ 編輯 ] 1924年( 民國 十三年)10月 北京政變 後, 國民軍 成立,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軍第一砲兵旅 旅長 。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 師長 。孫連仲的部隊是國民軍的精鋭,軍紀嚴正。後來,在北方各派的混戰中,孫連仲以善戰而著稱。 五原誓師 後,馮玉祥加入 中國國民黨 ,改稱 國民革命軍 ,孫連仲隨之參加 國民黨北伐 ,擊敗了 直軍 、 奉軍 。 1928年9月, 國民政府 設置 青海省 ,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一任 青海省政府 主席。孫連仲雖然任職時間很短,但充分發揮了其內政手腕,調整了有關當地的 回族 馬氏等複雜的民族問題,經濟建設初見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轉任 甘肅省 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 蔣介石 的裁兵政策,與 閻錫山 、 李宗仁 等人討伐 蔣軍 ,是為 中原大戰 。馮玉祥敗北後,孫連仲接受蔣介石的軍事重編,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1年至1934年,孫連仲參與討伐 中國共產黨 及 中國工農紅軍 的作戰。曾任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 第九路軍司令 [1] 。 抗日戰爭時期 [ 編輯 ] 孫連仲(《 最新支那要人傳 》,1941年) 1937年(民國26年), 抗日戰爭 爆發後,孫連仲任第...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2月1日,工人代表们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进入普乐园会场,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秘书李震瀛登上讲台,高声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为抗议吴佩孚的镇压,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进行全路总同盟罢工,李震瀛、杨德甫等主要领导人在江岸指挥全局;高斌、姜海士、刘文松在郑州,吴汝铭、史文彬、洪尹福在长辛店,林祥谦、罗海城、曾玉良在江岸执行总工会的命令。信阳负责的是分工会委员长胡传道和副委员长、共产党员徐宽, 新乡负责人是分工会委员长杜石卿,彰德负责人是分工会会长、共产党员戴清屏。2月4日,总工会一声令下,京汉线全路开始了大罢工。 京汉铁路上的技术工人大多属于外来人口。 杨德甫是湖北帮帮首,曾到日本留学,因工龄长、手艺好、徒弟多而享有较高威望。林祥谦则是福建帮首领。 https:// acftu.org/wjzl/gysl/gysy 最早到达江岸车站的铁路工人中有一批是来自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在他们的介绍下,京汉铁路的福建籍工人逐渐增多,并形成了福建帮。福建帮帮首林祥谦就曾在马尾船厂当钳工,后通过在京汉路工作的妹夫周连城和几位同乡的介绍,林祥谦及其父亲、弟弟先后来到京汉铁路工作……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张国焘、邓培等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受到列宁的接见。列宁说:“铁路工人运动是很重要的。在俄国革命中,铁路工人起过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的中国革命中,他们也一定会起同样的或者更重大的作用。”(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第199页。) 这次大会及列宁与中国代表的谈话对中共从事铁路工人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在工运工作中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只有铁路工人、海员、矿工为三个有力的分子”,进而提出组建全国铁路总工会,组织铁路工、矿工、海员三个产业的三角同盟(《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922年直奉战争结束后,中共利用吴佩孚“保护劳工”的政治主张,通过交通部向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六条铁路派遣了六名密查员,作为中共在各路开展工运工作的特派员,主要目的是发动各路群众,建立工会组织。张国焘甚至认为,中共是以北方铁路工人运动起家的。 ,约占全国罢工人数的1/7以上,受到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