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陳孚木,(1897-1959)東莞市 1924年,黃居素從蘇聯考察回來,動員陳銘樞回粵襄助孫中山。 陳秋霖兄弟發動"報變" 張靜江、李石曾、蔡元培、汪精衛、陳炯明、吳稚暉、張繼、褚民誼、陳公博都曾受到無政府主義深刻影響。1920年,共產國際代表米諾爾、別斯林與梁冰弦等7名無政府主義者聯合成立"廣東共產黨"

陳孚木,(1897-1959),原名陳沐霖,字公謨。筆名枯木,曾用名程公漢,程恭漢。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廟嶺村人。 中文名稱 陳孚木 出生日期 1897 別名 陳沐霖 逝世日期 1959 出生地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廟嶺村 早期經歷 陳孚木(1897-1959),廣東省東莞市人,是陳秋霖胞弟。父陳竹山,基督教教士。大哥陳逸川早年加入同盟會,民初曾任國會議員、孫中山秘書。二哥陳秋霖就讀於廣州培正學堂,因反教言論被開除,後追隨陳炯明,任漳州《閩星日報》編輯,陳孚木當校對。陳孚木曾就讀廣州培英學校,後入雲南講武學堂肄業。1921年,受陳炯明之命,兄弟兩人到香港主持《新聞報》,陳孚木任總編輯,陳炯明秘書黃居素也參與其事。 陳炯明、黃居素與陳氏兄弟的結合,紐帶是無政府主義。陳炯明清末曾與劉師復組織"支那暗殺團"。漳州《閩星》由著名無政府主義者梁冰弦任主編。 孫中山與陳炯明決裂以後,粵軍將領陳銘樞左右為難,跑到南京跟歐陽竟無學佛。1924年,黃居素從蘇聯考察回來,動員陳銘樞回粵襄助孫中山。此次回粵,需有個"投名狀",兩人秘密商定了一個計畫。 1924年7月19日,陳秋霖兄弟發動"報變",率領香港《新聞報》轉投孫中山,當天發表陳秋霖、黃居素、陳孚木、古愛公等四人聯合署名的宣言,宣稱"從今日始,便要努力成為三民主義擁護者"。汪精衛派人帶信到港,盛稱"兄等此舉,開曠古未有先例,新聞報起義,實賢於十萬之師"。(《陳銘樞回憶錄》,第35頁)次年,陳秋霖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兼中央機關黨報《民國日報》社長,陳孚木任總編輯。 陳孚木回到廣州,發文抨擊"西山會議派"鄒魯,支持工農運動,與汪精衛、廖仲愷、陳公博等一起,成為國民黨左派要角。廖仲愷被刺後,陳孚木受到重點培養,1925年10月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青年部長,1926年3月當選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10月兼任廣東省農工廳廳長。 日後,當時的國民黨左派不少被認作"偽裝左傾"。當鮑羅庭坐鎮廣州之時,確有投機者偽裝左傾,但國民黨中真左派人數也不少。省港大罷工、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不是共產黨唱獨角戲,而是得到了國民黨左派的有力支持。至於清黨以後發生分化,這是後來的事。 西方左翼思潮中,無政府主義最早在中國落地生根。從反清革命團體到後來的國民黨,張靜江、李石曾、蔡元培、汪精衛、陳炯明、吳稚暉、張繼、褚民誼、陳公博都曾受到無政府主義深刻影響。1920年,共產國際代表米諾爾、別斯林與梁冰弦等7名無政府主義者聯合成立"廣東共產黨"(曾慶榴:《國民革命與廣州》,第63-64頁)。在反對強權、反對財產私有、追求平等、支持工人運動等多個方面,無政府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有很多共同語言。 陳孚木真左傾,有很多證據。"四一五"李濟深在廣東實施清黨,陳孚木"對殺人問題則主慎重,對工農團體更是強調保護。陳孚木還出面保釋了十餘人"。陳孚木指出:"如果說這些同志以前是和共產黨接近的,便就可殺,那么推算上去,還怕要把孫總理拿出來鞭屍三百。這不是反動極了嗎?"從1927年5月開始,右翼勢力在廣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攻擊陳孚木的浪潮,控告陳孚木、湯澄波(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宣傳部長)"包庇共黨危害農運"。作為農工廳長,陳孚木與中共密切配合,共同推動了廣東工農運動,這是無法否認的。 陳孚木跟汪精衛認識很早。汪精衛兼任國民黨宣傳部長時,陳孚木是他在宣傳領域的左右手,負責編輯《民國日報》。汪精衛搞改組派,陳孚木是改組派廣東省支部負責人。汪精衛早期的人脈關係主要在廣東,廣東省支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31年蔣汪合流時,陳孚木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陳銘樞創建十九路軍,追隨蔣介石,官運亨通。淞滬抗戰爆發,陳銘樞組織十九路軍禦敵,與蔣介石漸生衝突,嗣後十九路軍調往福建,陳銘樞也動了反蔣的念頭。1932年6月,陳銘樞辭去交通部長,由政務次長陳孚木代理部務,兼招商局監督。 陳孚木與黃居素抓住這一良機,密謀從交通部挖走一筆錢。招商局總經理是李鴻章的孫子李國傑,多年揮霍後手頭拮据。三人合謀,以招商局四大碼頭為抵押,向美商中國營業公司借款2000萬元,朋分回扣,據說總數達到80萬元。黃、陳拿到回扣後,潛逃香港,李國傑被判刑。陳銘樞為反蔣需要,秘密組織社會民主黨,這筆錢很可能是用作黨的活動經費(《時代公論》1932年第1卷第35期)。 1933年冬,李濟深、陳銘樞率領十九路軍反蔣,成立"福建人民政府",陳孚木匆匆趕去捧場,事敗後流亡歐洲。1934年,名將張發奎到倫敦,見到了胡秋原、陳孚木等參加"福建人民政府"的幾個人。 張發奎說:"陳孚木與一個英國姑娘建立了親密關係。當我為此責罵他時,他說他只是為了學習英語--這位女郎是他的床上字典。 袁殊搭檔 "五重間諜"袁殊的班子中,陳孚木以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身份充當配角,規格之高,實屬罕見。 1938年12月30日,汪精衛在香港發表"艷電",而後赴上海從事所謂"和平運動"。汪氏策劃"還都"南京建立傀儡政權時,四出聯絡舊部,也派人到香港引誘陳孚木。陳孚木沒有答應。 之後有情報幹部向潘漢年提出:"這是一個派人到汪偽政權上層活動的機會,我們是否可以支持陳孚木接受汪的邀請去投靠汪,並要求他向我們提供情報呢?"經過一番長考,潘漢年接受了這個建議。陳孚木提出,若中共信任他,可以考慮委身敵營,條件是請何香凝出面,證明他不是落水當漢奸。 何香凝鄭重向陳孚木表示:她願意做他的證明人,證明他接受汪精衛的邀請參加偽政權活動是為了配合抗戰,並非是投敵當漢奸。但是將來能否貫徹初衷,做出成績,還有待以後的事實證明。陳孚木離港前夕,潘漢年和廖承志特地在英京酒家為陳餞行。(尹騏:《潘漢年的情報生涯》,第124頁) 1939年秋,原改組派幹部、陳孚木老友湯澄波赴上海晤汪精衛,帶來陳孚木有意"歸隊"並可策動陳銘樞"來歸"的訊息。汪記"和平運動"一直未能拉攏到實力派軍事領袖,若名將陳銘樞能加盟,汪氏有望在日本人面前揚眉吐氣。陳孚木利用陳銘樞作釣餌,潛伏到汪偽核心,按照中共的安排,與袁殊組成一個特別班子。 袁殊兩次留學日本,與日本駐滬副總領事岩井英一關係極深。作為外務省系統的人,岩井與代表軍部的影佐禎昭各有各的算盤。岩井慫恿陳孚木、袁殊另立一派,於當年9月成立"興亞建國運動本部",網羅張資平、彭希民等人作門面,主要骨幹則都是中共地下工作者。這個組織以陳孚木為主任委員,袁殊任"主幹"(相當於常務副主任)。 當年11月下旬,陳、袁二人代表"興亞建國運動"訪問日本,受到日本政府阿部首相、近衛樞密院議長、野村前外相及參謀本部有關人員的接待(《中日關係全書》,第1014頁)。汪精衛對外務省扶植的這個勢力很不滿。經過斡鏇,陳孚木、袁殊解散了興亞建國運動,作為交換條件,兩人被增補為汪記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41年,日汪成立文化團體"東亞聯盟",陳孚木當選為中國總會理事、上海分會常務理事兼書記長,袁殊擔任宣傳委員會副主任。東亞聯盟上海分會,實際變成中共的秘密機關。中共派惲逸群、葉文津(化名葉德銘)等得力幹部進駐,以文化活動、辦報刊為掩護,從事多方面的秘密工作,包括在"岩井公館"內建立多個電台。 有關袁殊從事地下活動的記述,主要得自當事人的回憶,多採取"傳記文學"形式,可信度大打折扣。潘漢年離開上海期間,袁殊實際接受惲逸群的領導。資深記者顧雪雍是惲逸群的外甥,惲晚年長住顧雪雍家休養,向外甥透露了一些秘辛。 顧雪雍《我所知道的"五方間諜"袁殊》一文寫道:"以岩井英一的姓氏命名的'岩井公館',是上海最大的公開的日本特務機關。令人奇怪的是,它怎么會以袁殊為首,惲逸群、翁從六為副手的中國人當領導,它有幾百個工作人員也全是中國人,沒有一個日本人,這是什么原因?知情人會告訴你:'岩井公館'實際上是中共設在日占區的代表辦事處(誇張點說等於是大使館)。" 顧雪雍的說法或許過於誇張,但部分內容則可找到有力佐證。《廣東黨史》1999年第4期刊登《在敵人刺刀上跳舞的無畏戰士--葉文津傳奇》。該文證實,"1943年,(葉文津)根據黨的指示,打入'東亞聯盟上海分會',擔任主任秘書。該組織名義上是日偽面目,實質上是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負責收集情報工作。該會書記陳孚木同志是地下黨員。"潘漢年在敵占區往來出入,踏雪無痕,與日方有意保持與中共溝通管道的考慮有關。 打入汪偽 從現有資料看,袁殊在這個班子中表現活躍,陳孚木則十分低調。據說,在陳公博當了上海市長以後,陳孚木"成了陳公博糜爛生活的密友",整天花天酒地,未能搞到什么有價值的情報(《潘漢年的情報生涯》,第125頁)。 1941年5月,陳孚木聯合華僑陳衍成、王益森等在南京成立南洋商業銀行,1942年5月在上海開設分行,地址在南京路731號(《銀行周報》1942年第26卷第19-20期)。1949年中共在香港設立的第一家銀行,也叫南洋商業銀行。兩個名字完全相同,是純屬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上述《廣東黨史》文章稱,1943年葉文津利用陳孚木與日本權威人士的關係,先後從獄中救出地下黨員戴英浪、俞守中與譚崇安,"使上海地下黨組織避免了一次遭受嚴重破壞的危險"。 值得注意的是,1944年11月,陳孚木與日本上海陸軍部長川本芳太郎舉行秘密會談,並寫成《中日雙方同志關於解決中日戰局會談總記錄》(《檔案與歷史》,1987年第3期)。日本為擺脫太平洋戰爭與中國戰場雙線作戰的被動局面,一直通過多種渠道與蔣介石親信接觸,希望與重慶方面達成某種妥協,以騰出兵力、物資支援南線作戰。 川本為何相信陳孚木能與重慶方面溝通?陳孚木參與會談,是中共授意的,還是受命於陳公博?或者純粹是個煙幕?雙方達成的一個共識,是對南京偽政府的人事做大規模的更動,從這個角度觀察,似乎是陳公博、周佛海權力鬥爭的一個環節。限於資料,此事還很難下什么結論。 金雄白《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第三冊出版於1960年,他對陳孚木其人的記述,與《東莞市塘廈鎮志》基本吻合:陳孚木"和平後轉入新四軍區,再赴大連。共軍南下,任國華銀行董事長。一九五一年來港,鏇被解除國華銀行職務,閒居多年。三年前突然赴穗。據傳他之參加'興建',系奉廖承志之命,此去為結束這一段公案,向中共作一交代,去歲已因心臟病死於廣州。" 陳孚木留下了重重迷霧,今日我們所知,只是冰山一角。1955年,"潘漢年、揚帆反革命集團"案發生,受牽連的原地下工作者達千人之多。陳孚木在1957年回廣州,被安排到廣東省僑務委員會當參事,似乎沒有受到潘案的影響。也許,陳孚木得到何香凝、廖承志的有意保護,他在廣東省僑委的職務,也是他們兩位的安排。陳孚木在"落水"之前,一定要何香凝親自做證明人,確有先見之明。 其它詞條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2月1日,工人代表们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进入普乐园会场,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秘书李震瀛登上讲台,高声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为抗议吴佩孚的镇压,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进行全路总同盟罢工,李震瀛、杨德甫等主要领导人在江岸指挥全局;高斌、姜海士、刘文松在郑州,吴汝铭、史文彬、洪尹福在长辛店,林祥谦、罗海城、曾玉良在江岸执行总工会的命令。信阳负责的是分工会委员长胡传道和副委员长、共产党员徐宽, 新乡负责人是分工会委员长杜石卿,彰德负责人是分工会会长、共产党员戴清屏。2月4日,总工会一声令下,京汉线全路开始了大罢工。 京汉铁路上的技术工人大多属于外来人口。 杨德甫是湖北帮帮首,曾到日本留学,因工龄长、手艺好、徒弟多而享有较高威望。林祥谦则是福建帮首领。 https:// acftu.org/wjzl/gysl/gysy 最早到达江岸车站的铁路工人中有一批是来自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在他们的介绍下,京汉铁路的福建籍工人逐渐增多,并形成了福建帮。福建帮帮首林祥谦就曾在马尾船厂当钳工,后通过在京汉路工作的妹夫周连城和几位同乡的介绍,林祥谦及其父亲、弟弟先后来到京汉铁路工作……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张国焘、邓培等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受到列宁的接见。列宁说:“铁路工人运动是很重要的。在俄国革命中,铁路工人起过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的中国革命中,他们也一定会起同样的或者更重大的作用。”(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第199页。) 这次大会及列宁与中国代表的谈话对中共从事铁路工人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在工运工作中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只有铁路工人、海员、矿工为三个有力的分子”,进而提出组建全国铁路总工会,组织铁路工、矿工、海员三个产业的三角同盟(《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922年直奉战争结束后,中共利用吴佩孚“保护劳工”的政治主张,通过交通部向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六条铁路派遣了六名密查员,作为中共在各路开展工运工作的特派员,主要目的是发动各路群众,建立工会组织。张国焘甚至认为,中共是以北方铁路工人运动起家的。 ,约占全国罢工人数的1/7以上,受到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的赞

徐光英總參謀長徐光英葉挺參謀長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1920年留法勤工儉學鄧演達創建的「第三黨」軍統

徐光英(1899年-1984年),字樹屏,廣東省海陽縣(今潮安)浮洋鎮徐隴村人,中共早期高級軍事幹部。軍統元老。[1] 生平 1920年留法勤工儉學。1921年加入旅法共產主義小組,後到西班牙讀軍事。1922年8月轉入中共旅歐支部。 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1927年3月參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為暴動指揮部五人團成員,負責工人糾察隊的武裝訓練與指揮。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任第11軍第24師(師長葉挺/古勛銘,黨代表顏昌頤)參謀長。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途中,徐光英負責繪製行軍路線圖一直做到江西南部尋烏縣。1927年9月23、24日分別攻克潮州、汕頭後(史稱「潮汕七日紅」),李立三任汕頭市公安局長,未到職前由徐光英代理公安局長。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為首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政治紀律決議案》,共10項處分:[2]徐光英因在汕任公安局長時,取締工人擅自逮捕並殺乘機搶劫貧民三人,應處以留黨察看一年之處分。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起義軍總指揮葉挺,副總指揮葉劍英,總參謀長徐光英,副官陳賡,師長徐向前等。徐光英率領中路起義軍(第四軍教導團第一營和工人赤衛隊第一聯隊,突襲東較場,攻克廣九車站和廣州市公安局。 左右江起義前,中共中央派一批幹部奔赴廣西,徐光英化名徐開先,協助張雲逸做兵運和軍訓。起義失敗後,徐光英脫離中共。1930年參加鄧演達創建的「第三黨」,出任該黨陝西省委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軍統組建忠義救國軍,任參謀長。別動軍第三縱隊司令、軍統貴州息烽訓練班副主任。黃埔軍校南寧分校少將政治主任。軍事委員會軍需署少將軍需監。 1947年赴港居住。 參考文獻 潮州市地方志辦公室 編:《潮州人物》,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中共中央出版的《中央通訊》1927年第13期(油印本) 分類:1899年出生1984年逝世軍統局人物海陽人徐姓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1年入黨)黃埔軍校人物
  近代以来日本陆军中的三代“中国通” 2017-07-31   由 时光山人 發表于 历史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势渐强,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其“大陆政策”影响下,日军中兴起了研究中国问题的热潮,并由此在日本陆军中产生了前后三代“中国通”。这些“中国通”作为日军侵略的马前卒,搜集情报、干预政治或是直接参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 第一代“中国通”---青木宣纯 青木宣纯 青木宣纯(1859—1924)日本宫崎县人,日本陆军中将。日本谍报界鼻祖,日本军部第一位"中国通"。总计在中国生活了28年,在北京创办了青木机关,培训了大批特工人员,也是侵华观点的最早提倡者之一。 1897年10月到1900年3月第一次任清国公使馆武官。他在北京设立特务机关,对外则以“青木公馆”的名义,广泛结交中国官绅人士。其最为得意之举莫过于取得直隶按察史袁世凯的信赖。当袁出任山东巡抚时,特邀青木前往济南协助编练新军,袁世凯经常对同僚讲:青木是“唯一可靠的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他利用与袁世凯的关系,为日本搜索俄军军情,为战胜俄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代“中国通”---坂西利八郎 坂西利八郎 坂西利八郎(1870—1950)日本陆军中将,继青木宣纯之后的日本对华谍报的第二代特务巨头,在北洋政府时期历经七代政府更迭而他始终在幕后操纵,故被称为七代兴亡的不倒翁。日本陆军中的所谓第三代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本庄繁等人均出自其门下。 坂西利八郎曾跟随野战炮兵第6联队参加过甲午战争。1909年以善于钻研中国问题的专长被调入参谋本部,旋即派往北京。坂西通过青木的引荐,结识了直隶总督袁世凯,应聘为北洋新军的练兵顾问兼北洋督练公所总翻译官。日俄战争期间青木宣纯调往满洲军司令部以后,所遗谍报工作即由坂西负责。1911年在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参谋本部立即派坂西去北京,任公使馆武官,建立以“坂西公馆”为代号的特务机关。在北洋军阀掌担北京政府的十数年间,坂西广泛结交了北洋各派系的军阀、政客,向他们渗透日本内阁的意图,干预中国政事。 第三代“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本庄繁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1888-1948),侵华日军甲级战犯,主持情报工作,继青木宣纯和坂西利八郎之后,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日本第三代特务头子,建立伪“满洲国”和策划“华北自治”的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