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1897~1982)自传文稿
图录号: 2586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63250(含佣金)
2586
张伯驹(1897~1982)自传文稿
文稿 约五十六页
约1968年作
说明:此为张伯驹“文革”时期自传及相关文稿一批,系任职吉林省博物馆时所作,时间约在1968年左右,此文稿涵盖张伯驹1941年以后的重要人生轨迹,以及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央指示的体会等,涉及诸多重大时事和人物,如劝降傅作义、毛泽东、周恩来、张东荪等,不仅是张伯驹个人之重要文献,亦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记录。
在此批文稿中,张伯驹介绍了与众多文化艺术界名流及政治人物相识经过,自陈与国民党政府将领、民主同盟会成员以及部分共产党员的联系。谈及1941年被绑架案,参加蒋纬国与石静怡婚礼经过,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经过及建国前后民盟内部大事,无声诗社画展,编辑《西安正报》副刊,与关德懋、谢稚柳、汪松年、潘素等人相识经过,抗议枪杀东北学生运动等众多历史事件。
所及人物包括李济深、傅作义、沈钧儒、章伯钧、黄炎培、罗隆基、郑振铎、翦伯赞、齐白石、梅兰芳、朱自清、梁漱溟、吴晗、张澜、蒋经国、蒋纬国、李宗仁,以及夏仁虎、郭则沄、陈纯衷、傅铜、瞿兑之、黄公渚、黄君坦、张孟嘉、汪孟舒、陶心如、左宗纶、王之相、郭大中、侯少白、彭泽湘、张东荪、张云川、叶笃义、陈叔通、吴昱恒、叶笃庄、宋振庭、曾昭抡、周鲸文、潘光旦、费孝通、邓以蛰、高明凯、陆定一、秦仲文、关德懋、谢稚柳、汪松年、施天侔、迟景荣、石凤祥、潘素、祝绍周、何竞武、胡宗南、张钫、熊斌等。
ZHANG BOJU AUTOGRAPH MANUSCRIPT OF HIS BIOGRAPHY
About fifty-six pages
Dated circa 1968
26×18.5cm×419×13cm×1119×10cm×38余尺寸不一
RMB: 40,000-60,000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