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2月调任教导第2师(师长张治中)第1旅(旅长汤恩伯)第3团第3营少校营长。11月11月所部改称第4师(师长徐庭瑶)第10旅(旅长汤恩伯)第9团第3营,仍任营长。
1932年6月升任第4师(师长徐庭瑶)第10旅(旅长汤恩伯)第9团副团长兼第3营营长。12月升任第17军(军长徐庭瑶)第4师(师长徐庭瑶)第12旅第24团上校团长。
1942年3月28日升任第85军副军长兼第31集团军突击总队司令。7月30日升任第13军代理军长(副军长吴绍周、参谋长吕公良,辖蔡剑鸣第4师、舒荣第89师、廖运周第110师)。
石覺石覺(1908年2月15日-1986年9月23日[1]),字為開,廣西省義寧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中華民國第10任銓敘部部長。[2] [3]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三期畢業,參加國民革命軍東征、國民革命軍北伐。1934年底於贛中擊潰中國工農紅軍,締造霍邱戰鬥大捷及滸灣戰鬥大捷;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先後參加台兒莊會戰、棗宜會戰及豫中會戰,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軍長;1944年底,所部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戰力堅強,獲第一優先換裝美式軍械;1945年底率軍赴中國東北接收,鎮守熱河。後先後負責保衛北平、上海;1949年任舟山群島防衛司令官兼浙江省政府主席,在登步島戰役獲勝,後又負責轉移十餘萬舟山部隊至台灣;[2]到台灣後,先後出任台灣防衛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北部防守區司令、南部防守區司令、陸軍第二軍團司令、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國防部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兼聯合作戰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並晉級爲陸軍二級上將。
相關著作
石覺; 陳存恭; 張力. 石覺先生訪問紀錄.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1986年 [2014-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參考文獻
黄埔三期-石觉. [2015-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石覺先生訪問紀錄.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4-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2).
《公務人員月刊》民國98年12月第162期,《附錄 歷任銓敘部部長簡介》
規範控制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WorldCat IdentitiesFAST: 184453HKCAN: 9811109650803406LCCN: n85314412NLA: 36641766VIAF: 18677430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