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绮园(1894一1931),广东番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罗绮园利用工作关系和权力影响,将党的工作纪律抛诸脑后,霸占下属胡章原的妻子陈小妹。导致胡章原向国民党告密,致使罗绮园被捕。罗绮园被捕后随即叛变,但仍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1-2]
中文名罗绮园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894年逝世日期1931年出生地广东番禺
目录
1 参加革命
2 通奸事件
参加革命编辑 语音
罗绮园(1894一1931),广东番禺人,1894年出生于当地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916年,罗绮园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攻读文科。1919年五四运动后,罗绮园受到革命运动的熏陶,经常发表爱国言论,积极参加学生社团组织。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1月罗绮园被选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不久,又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农委书记,与彭湃同为广东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25年5月,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宣告成立省农民协会。罗绮园和彭湃、阮啸仙三人被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担负领导全省农民运动重任。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罗绮园北上武汉,到武汉后不久,又奉命前往香港,带去中央关于领导农民暴动的决议。 [3-4]
通奸事件编辑 语音
1931年7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罗绮园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这是罗绮园人生和事业的顶峰,却也是其人生下滑和堕落的开始。罗绮园过分沉溺于地位变化、权力膨胀所带来的虚荣与快感中。罗绮园的思想开始变质,生活作风开始腐败。他利用工作关系和权力影响,将党的工作纪律抛诸脑后。 [5]
此时共产党员胡章原在共产党江苏省委任职,他有一个年轻而又美丽的妻子陈小妹,也是共产党员,同被派在江苏省委的妇女部工作,夫妻二人的感情很好。有一天陈小妹忽然接到共产党中央转来的命令,派她去和罗绮园同住,因为罗绮园声称需要有个女人掩护工作。陈小妹接到命令,心里万分不愿,但是鉴于纪律的森严,不敢违抗。而罗绮园却趁机将陈小妹霸占强奸。于是陈小妹找机会向丈夫胡章原诉苦。胡章原大为震怒,随即向国民党进行告密,逮捕了罗绮园。 [6] 罗绮园被捕后苟且偷生,写了自首书,当了叛徒。罗绮园出卖了自己的同志、企图苟且偷生,但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饶恕,仍被蒋介石下令枪决。鉴于罗绮园因生活作风被捕叛变给革命带来的重大损失,1931年8月28日中共中央通过《中央关于叛徒罗绮园决议》,决定永远开除罗绮园的党籍。罗绮园就这样为自己人生画上了可耻的句号。 [6]
参考资料
1. 罗绮园叛变之谜 蒋介石悬赏2万元缉拿周恩来 .人民网
2. 罗绮园叛变之谜 蒋介石悬赏2万元缉拿周恩来 .人民网羅綺園(1894年-1931年8月28日),廣東番禺人,中共早期領導人,1931年7月25日被國民政府逮捕,旋即叛變,但是不久仍遭到處決。同年8月28日中共中央通過決議將其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
早年考入上海同濟大學,期間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加入中國共產黨,返回廣州活動。1925年後歷任廣東省農民協會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中共廣東省委農民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等職。曾與毛澤東一起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學。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任農軍總指揮。起義失敗後赴上海,1929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鼓動部副部長,主編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紅旗》(後與《上海報》合併為《紅旗日報》),兼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副部長。1931年出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羅被捕是因為趁工作之便與《紅旗日報》幹部胡原章的妻子陳小妹同居,引起胡的憤恨,叛黨向國民政府告密。
參考文獻
李慶剛:《羅綺園其人其事[永久失效連結]》,原載《人物春秋》雜誌,2009年第2期
[隱藏]閱論編
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李 達 → 蔡和森 → 羅章龍 → 彭述之 → 瞿秋白 → 蔡和森 → 瞿秋白 → 羅綺園 → 蔡和森 → 李立三 → 沈澤民 → 張聞天 → 吳亮平 → 張聞天 → 陸定一 → 習仲勛 → 陸定一 → 陶 鑄 → 耿 飆 → 張平化 → 胡耀邦 → 王任重 → 鄧力群 → 朱厚澤 → 王忍之 → 丁關根 → 劉雲山 → 劉奇葆 → 黃坤明
中國共產黨黨旗
分類:1894年出生1931年逝世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人物被處決的中華民國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濟大學校友廣州人羅姓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3. 历史教训:1931年某高干与下属通奸导致党组织被破坏 .凤凰网
4. 历史教训:1931年某高干与下属通奸导致党组织被破坏 .凤凰网
5. 历史教训:1931年某高干与下属通奸导致党组织被破坏 .凤凰网
6. 历史教训:1931年某高干与下属通奸导致党组织被破坏 .凤凰网
V百科往期回顾
孫連仲 [ 編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93年2月2日 大清 直隸省 保定府 雄縣 逝世 1990年8月14日(97歲) 中華民國 台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保定舊制學堂 軍事背景 服役 國民革命軍 經歷 顯示▼ 孫連仲 (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 字 仿魯 , 直隸省 雄縣 (今 河北省 雄縣 )人。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馮玉祥 手下「十三太保」之一。 抗日戰爭 知名將領。 目錄 1 早年經歷 2 中年經歷 2.1 國民軍時期 2.2 抗日戰爭時期 2.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3 晚年 4 家庭 5 參考文獻 早年經歷 [ 編輯 ] 孫連仲生於一個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於學問,但伴隨著清末的政治變動,孫連仲捨棄學問,轉而從軍。 中華民國 成立後,孫連仲加入馮玉祥率領的第16混成旅。因軍功而順利升進。 中年經歷 [ 編輯 ] 國民軍時期 [ 編輯 ] 1924年( 民國 十三年)10月 北京政變 後, 國民軍 成立,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軍第一砲兵旅 旅長 。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 師長 。孫連仲的部隊是國民軍的精鋭,軍紀嚴正。後來,在北方各派的混戰中,孫連仲以善戰而著稱。 五原誓師 後,馮玉祥加入 中國國民黨 ,改稱 國民革命軍 ,孫連仲隨之參加 國民黨北伐 ,擊敗了 直軍 、 奉軍 。 1928年9月, 國民政府 設置 青海省 ,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一任 青海省政府 主席。孫連仲雖然任職時間很短,但充分發揮了其內政手腕,調整了有關當地的 回族 馬氏等複雜的民族問題,經濟建設初見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轉任 甘肅省 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 蔣介石 的裁兵政策,與 閻錫山 、 李宗仁 等人討伐 蔣軍 ,是為 中原大戰 。馮玉祥敗北後,孫連仲接受蔣介石的軍事重編,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1年至1934年,孫連仲參與討伐 中國共產黨 及 中國工農紅軍 的作戰。曾任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 第九路軍司令 [1] 。 抗日戰爭時期 [ 編輯 ] 孫連仲(《 最新支那要人傳 》,1941年) 1937年(民國26年), 抗日戰爭 爆發後,孫連仲任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