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甫 (革命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Disambig gray.svg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民國革命家陳章甫。關於其他同名條目,請見「陳章甫」。
陳章甫
陳昌
出生 1894年7月14日
大清廣西省梧州市
逝世 1930年2月23日(35歲)
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瀏陽縣
國籍 中華民國
籍貫 湖南省長沙府瀏陽縣
民族 漢族
語言 漢語
母校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職業 革命家
政黨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 毛秉琴
兒女 陳文新
陳章甫(1894年-1930年),又名陳昌,湖南省長沙府瀏陽縣人,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學院,中國近代革命家。
目錄
1 生平
2 家庭
3 評價
4 參考文獻
生平
1894年,陳章甫出生在廣西省梧州市,籍貫湖南省長沙府瀏陽縣,8歲時,陳章甫跟著父母遷回瀏陽縣。
1908年,陳章甫到瀏陽金江高小讀書。
1915年,陳章甫考上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1916年,陳章甫在長沙女校、周南女中、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附屬小學當教師。
1917年,毛澤東和蕭子昇一起考察湖南農村情況,在瀏陽就住在陳章甫家。
1918年4月14日,毛澤東、蔡和森、陳章甫等14人在嶽麓山下建立新民學會。陳章甫曾想渡海去日本留學,毛澤東挽留他留下來幫助打理會務,一起住在長沙天鵝塘青山祠,促成毛澤東和楊開慧結婚。
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毛澤東在長沙建立「俄羅斯研究會」和「文化書社」,陳章甫是助手。
1921年,陳章甫加入中國共產黨。[1]:346
1922年,陳章甫建立瀏陽駐省同學會,創辦《瀏陽旬刊》,同時擔任湘西特別支部書記。
1924年,陳章甫到蘭田等地發展中國共產黨勢力。孫中山確立「聯俄容共」第一次國共合作,陳章甫被調回長沙工作。
1925年,陳章甫、夏明翰、周以栗擔任中國國民黨第一屆省黨部執行委員。
1926年,陳章甫、夏明翰擔任湖南省特派員。7月月底,陳章甫參與「南昌起義」。
1929年冬季,陳章甫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到湘西賀龍部工作。
1930年,陳章甫來到常德澧縣,遇到他的學生澧縣縣長唐佑越,唐佑越設計請老師陳章甫赴飯局在飯桌上抓捕陳章甫。唐佑越把老師陳章甫交給湖南省主席何健,何健給唐佑越2000元獎金。何健把陳章甫羈押在長沙福星街陸軍監獄署,利誘和威逼陳章甫交代中國共產黨機密信息,陳章甫唾罵了何健,2月23日,何健下令把陳章甫押赴瀏陽門外槍斃,陳章甫被槍斃前高呼:「革命一定會成功!勞苦大眾一定要解放!」,他的屍首被中國國民黨砍成4段。[2]
家庭
陳章甫妻子毛秉琴,兩人育有3個女兒,女兒陳文新,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土壤微生物學」而著名。
評價
1951年,毛澤東在北京和陳章甫女兒陳文新談話時說:「你的父親是個好同志,他為人民犧牲自己,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
參考文獻
黃暉. 《恰同学少年》. 長沙市: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438-4902-0.
市档案馆首次公开烈士《陈章甫日记》. 湖南省瀏陽市第一中學. 2013-04-26 [2013-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2).
[隱藏]閱論編
恰同學少年
相關:沁園春·長沙
作品
《恰同學少年 (書籍)》 · 《恰同學少年 (電視劇)》
主要人物
教師
楊昌濟 · 孔昭綬 · 張干 · 方維夏 · 徐特立 · 袁吉六 · 易培基 · 饒伯斯 · 費爾康 · 黃澍濤 · 雷明亮 · 王立庵 · 黎錦熙 · 羅元鯤
學生
毛澤東 · 楊開慧 · 陶斯詠 · 蔡和森 · 向警予 · 蕭子升 · 何叔衡 · 張昆弟 · 羅學瓚 · 陳章甫 · 郭亮 · 蔡暢 · 李維漢 · 蕭三 · 羅章龍 · 周世釗 · 李立三 · 王子鵬
分類:1894年出生1930年逝世瀏陽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校友中國革命家周南中學教師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1年入黨)
周以栗 (長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周以栗(1897年10月26日-1935年2月),湖南長沙人。中共早期人物。
長沙師範學校畢業,曾在周南女校等當教師。其間,周以栗認識了徐特立、何叔衡、毛澤東,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任中國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的中國共產黨黨團書記。1926年8月至9月,中國國民黨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執行委員[1]。國共分裂後,曾擔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中共中央長江局軍事部長,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1]。
1934年11月[1],或說1935年春,周以栗欲前往上海治病。他和陳正人從于都縣出發,在離信豐河幾十里處被國軍包圍。陳正人逃脫,周以栗和所部犧牲[2]。
參考資料
周以栗--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2013-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1).
黃建立. 周以栗. 責任編輯:李行知. 中國軍網,來源:中華英烈網. 2013-11-21 [2021-05-31] (簡體中文).
[顯示]閱論編
China Emblem PLA.svg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分類:1897年出生1935年逝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國工農紅軍將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成員第一次國共內戰身亡的中共烈士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4年入黨)長沙師範學院校友長沙人周姓
孫連仲 [ 編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93年2月2日 大清 直隸省 保定府 雄縣 逝世 1990年8月14日(97歲) 中華民國 台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保定舊制學堂 軍事背景 服役 國民革命軍 經歷 顯示▼ 孫連仲 (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 字 仿魯 , 直隸省 雄縣 (今 河北省 雄縣 )人。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馮玉祥 手下「十三太保」之一。 抗日戰爭 知名將領。 目錄 1 早年經歷 2 中年經歷 2.1 國民軍時期 2.2 抗日戰爭時期 2.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3 晚年 4 家庭 5 參考文獻 早年經歷 [ 編輯 ] 孫連仲生於一個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於學問,但伴隨著清末的政治變動,孫連仲捨棄學問,轉而從軍。 中華民國 成立後,孫連仲加入馮玉祥率領的第16混成旅。因軍功而順利升進。 中年經歷 [ 編輯 ] 國民軍時期 [ 編輯 ] 1924年( 民國 十三年)10月 北京政變 後, 國民軍 成立,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軍第一砲兵旅 旅長 。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 師長 。孫連仲的部隊是國民軍的精鋭,軍紀嚴正。後來,在北方各派的混戰中,孫連仲以善戰而著稱。 五原誓師 後,馮玉祥加入 中國國民黨 ,改稱 國民革命軍 ,孫連仲隨之參加 國民黨北伐 ,擊敗了 直軍 、 奉軍 。 1928年9月, 國民政府 設置 青海省 ,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一任 青海省政府 主席。孫連仲雖然任職時間很短,但充分發揮了其內政手腕,調整了有關當地的 回族 馬氏等複雜的民族問題,經濟建設初見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轉任 甘肅省 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 蔣介石 的裁兵政策,與 閻錫山 、 李宗仁 等人討伐 蔣軍 ,是為 中原大戰 。馮玉祥敗北後,孫連仲接受蔣介石的軍事重編,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1年至1934年,孫連仲參與討伐 中國共產黨 及 中國工農紅軍 的作戰。曾任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 第九路軍司令 [1] 。 抗日戰爭時期 [ 編輯 ] 孫連仲(《 最新支那要人傳 》,1941年) 1937年(民國26年), 抗日戰爭 爆發後,孫連仲任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