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竹軒深受周恩來讚揚
顧竹軒深受周恩來讚揚
國共和談時,國府的漁業代表金山是中共黨員,以致於毛澤東摸清了南京李宗仁政府的底牌,所以共方態度極為強硬,國民黨竟被蒙在鼓裏,豈有不敗之理?一九五○年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廖承志聘請金山為副手時當眾說:「我向大家介紹一位名聞全國的共產黨特務——金山,擔任我院的副院長。」金山混跡國民黨內多年,從未遭遇不測,當歸功於杜月笙的庇護。
金山是中國四十年代的話劇皇帝,他前後娶了五任妻子:易果嶺、王瑩、張瑞芳、孫維世、孫新世。文革期間,金山被監禁七年,王瑩、孫維世均死於江青之毒手。
國共內戰後期,國民黨露出敗象,上海的幫會頭目紛紛向中共靠攏。蘇北大亨顧竹軒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曾營救過中共上海工運大隊長姜維新,受到周恩來的讚揚。抗戰時期,顧還掩護中共人員由滬去延安,或匿藏在滬養病。抗戰勝利後,顧公開與中共上海地下黨的「幫會工作委員會」合作,並動員其徒子徒孫幫助中共黨員顧叔平當選為副區長。紅幫五聖山山主向海潛也應共產黨的要求,聯絡了黑社會的部份首領,在去台灣前相約不為國民黨所利用。(事見於張執一所著《在敵人的心臟裏》,載於《革命史資料》第五集,文史資料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為了打通上海與「解放區」的聯絡,中共上海局曾利用黑社會建立了數條地下水陸交通線,並保持其有效暢通。黃金榮還接受了中共的建議,留在上海,迎接共產黨的到來。為了向中共效忠,黃金榮向中共地下黨交出了幫會頭目的名單,還告誡徒子徒孫勿參與國民黨離開時的大屠殺,並掩護了一批地下黨員。陳毅主滬後,果然沒有殺他。
黑社會奉行「狡兔三窟」
人們知道中共建政初期大肆捕殺大陸上的黑社會成員,但鎮反運動和清匪反霸並未傷害中國大陸最大的黑社會頭子黃金榮。這是因為幫會頭子曾經掩護過中共地下黨員。
在北伐節節勝利之時,黑社會投靠國民黨,以圖保存實力。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在上海清黨時,其基層組織「中華共進會」的骨幹份子就是青紅幫成員。中共江浙區委特別委員會委員、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就是被幫會頭子杜月笙誘殺的。然而,黑社會講義氣是有限度的,為了保障自己的非法利益,他們天生就有「狡兔三窟」的本性,因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廣交朋友,多闢通途。即使在國民黨的全盛時期,黑社會頭目也沒有完全堵死與中共的通道。
早在一九二九年,杜月笙就經幫會份子張堯卿的介紹,邀請中共秘密黨員楊度為幕賓,並專門將上海薛華立路一五五弄十三號(今建國中路瑞金二路附近)一幛洋房送給他,另支月俸五百大洋。
楊度是一九一五年籌安會首腦,擁袁稱帝的罪魁。他在身敗名裂之際,由李大釗介紹加入了中共,那是一九二六年的事。此人擅於週旋於各種色彩的官僚政客之間,他雖在政治上變幻無常,卻為草莽時期的中共領導人所賞識。楊度這樣一個具有多方面關係的人物,作為共產黨的外圍是很有用的。他公開運用自己的舊關係營救獄中的李大釗、邵飄萍、林白水等人,以後又在上海加入中共外圍組織「自由大同盟」、「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中國人權保障同盟」等。他表示要出售薛華立路的房產捐獻給共黨,又在那座豪宅長期向中共地下黨負責人潘漢年、沈端先(夏衍)提供情報,且窩藏被通緝的中共地下黨員。
楊度同中共的關係,六十年前上海報紙就有所揭露,精明的杜月笙之流不可能不知道。保況,楊度曾多次當面規勸杜月笙別再為國民黨賣命。因此,杜月笙禮待楊度,很明顯是幫會頭子留一手,作為對中共的一種友善姿態與感情投資。
周恩來逝世前兩個月,特意派秘書去找故宮博物館館長王冶秋,要他通知大型工具書《辭海》的編輯:莫遺漏了「楊度」這一詞目,且須記下楊的真實政治身份。一九八六年六月廿八日楊度墓重建於上海西郊宋慶齡陵墓後右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谷城出席了新墓落成儀式。會上,楊度長孫楊友龍宣讀了夏衍的誄詞,稱他「心安理得地為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Boxun New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栏目和文章由作者或专栏管理员整理制作,均不代表博讯立场
(2020/05/22 发表)
(2020/05/22 发表)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