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竹軒深受周恩來讚揚
顧竹軒深受周恩來讚揚
國共和談時,國府的漁業代表金山是中共黨員,以致於毛澤東摸清了南京李宗仁政府的底牌,所以共方態度極為強硬,國民黨竟被蒙在鼓裏,豈有不敗之理?一九五○年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廖承志聘請金山為副手時當眾說:「我向大家介紹一位名聞全國的共產黨特務——金山,擔任我院的副院長。」金山混跡國民黨內多年,從未遭遇不測,當歸功於杜月笙的庇護。
金山是中國四十年代的話劇皇帝,他前後娶了五任妻子:易果嶺、王瑩、張瑞芳、孫維世、孫新世。文革期間,金山被監禁七年,王瑩、孫維世均死於江青之毒手。
國共內戰後期,國民黨露出敗象,上海的幫會頭目紛紛向中共靠攏。蘇北大亨顧竹軒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曾營救過中共上海工運大隊長姜維新,受到周恩來的讚揚。抗戰時期,顧還掩護中共人員由滬去延安,或匿藏在滬養病。抗戰勝利後,顧公開與中共上海地下黨的「幫會工作委員會」合作,並動員其徒子徒孫幫助中共黨員顧叔平當選為副區長。紅幫五聖山山主向海潛也應共產黨的要求,聯絡了黑社會的部份首領,在去台灣前相約不為國民黨所利用。(事見於張執一所著《在敵人的心臟裏》,載於《革命史資料》第五集,文史資料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為了打通上海與「解放區」的聯絡,中共上海局曾利用黑社會建立了數條地下水陸交通線,並保持其有效暢通。黃金榮還接受了中共的建議,留在上海,迎接共產黨的到來。為了向中共效忠,黃金榮向中共地下黨交出了幫會頭目的名單,還告誡徒子徒孫勿參與國民黨離開時的大屠殺,並掩護了一批地下黨員。陳毅主滬後,果然沒有殺他。
黑社會奉行「狡兔三窟」
人們知道中共建政初期大肆捕殺大陸上的黑社會成員,但鎮反運動和清匪反霸並未傷害中國大陸最大的黑社會頭子黃金榮。這是因為幫會頭子曾經掩護過中共地下黨員。
在北伐節節勝利之時,黑社會投靠國民黨,以圖保存實力。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在上海清黨時,其基層組織「中華共進會」的骨幹份子就是青紅幫成員。中共江浙區委特別委員會委員、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就是被幫會頭子杜月笙誘殺的。然而,黑社會講義氣是有限度的,為了保障自己的非法利益,他們天生就有「狡兔三窟」的本性,因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廣交朋友,多闢通途。即使在國民黨的全盛時期,黑社會頭目也沒有完全堵死與中共的通道。
早在一九二九年,杜月笙就經幫會份子張堯卿的介紹,邀請中共秘密黨員楊度為幕賓,並專門將上海薛華立路一五五弄十三號(今建國中路瑞金二路附近)一幛洋房送給他,另支月俸五百大洋。
楊度是一九一五年籌安會首腦,擁袁稱帝的罪魁。他在身敗名裂之際,由李大釗介紹加入了中共,那是一九二六年的事。此人擅於週旋於各種色彩的官僚政客之間,他雖在政治上變幻無常,卻為草莽時期的中共領導人所賞識。楊度這樣一個具有多方面關係的人物,作為共產黨的外圍是很有用的。他公開運用自己的舊關係營救獄中的李大釗、邵飄萍、林白水等人,以後又在上海加入中共外圍組織「自由大同盟」、「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中國人權保障同盟」等。他表示要出售薛華立路的房產捐獻給共黨,又在那座豪宅長期向中共地下黨負責人潘漢年、沈端先(夏衍)提供情報,且窩藏被通緝的中共地下黨員。
楊度同中共的關係,六十年前上海報紙就有所揭露,精明的杜月笙之流不可能不知道。保況,楊度曾多次當面規勸杜月笙別再為國民黨賣命。因此,杜月笙禮待楊度,很明顯是幫會頭子留一手,作為對中共的一種友善姿態與感情投資。
周恩來逝世前兩個月,特意派秘書去找故宮博物館館長王冶秋,要他通知大型工具書《辭海》的編輯:莫遺漏了「楊度」這一詞目,且須記下楊的真實政治身份。一九八六年六月廿八日楊度墓重建於上海西郊宋慶齡陵墓後右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谷城出席了新墓落成儀式。會上,楊度長孫楊友龍宣讀了夏衍的誄詞,稱他「心安理得地為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Boxun New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栏目和文章由作者或专栏管理员整理制作,均不代表博讯立场
(2020/05/22 发表)
(2020/05/22 发表)
孫連仲 [ 編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陸軍二級上將 孫連仲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93年2月2日 大清 直隸省 保定府 雄縣 逝世 1990年8月14日(97歲) 中華民國 台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保定舊制學堂 軍事背景 服役 國民革命軍 經歷 顯示▼ 孫連仲 (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 字 仿魯 , 直隸省 雄縣 (今 河北省 雄縣 )人。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馮玉祥 手下「十三太保」之一。 抗日戰爭 知名將領。 目錄 1 早年經歷 2 中年經歷 2.1 國民軍時期 2.2 抗日戰爭時期 2.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3 晚年 4 家庭 5 參考文獻 早年經歷 [ 編輯 ] 孫連仲生於一個富農家庭。最初孫連仲有志於學問,但伴隨著清末的政治變動,孫連仲捨棄學問,轉而從軍。 中華民國 成立後,孫連仲加入馮玉祥率領的第16混成旅。因軍功而順利升進。 中年經歷 [ 編輯 ] 國民軍時期 [ 編輯 ] 1924年( 民國 十三年)10月 北京政變 後, 國民軍 成立,孫連仲被任命為國民軍第一砲兵旅 旅長 。不久,升任騎兵第二師 師長 。孫連仲的部隊是國民軍的精鋭,軍紀嚴正。後來,在北方各派的混戰中,孫連仲以善戰而著稱。 五原誓師 後,馮玉祥加入 中國國民黨 ,改稱 國民革命軍 ,孫連仲隨之參加 國民黨北伐 ,擊敗了 直軍 、 奉軍 。 1928年9月, 國民政府 設置 青海省 ,孫連仲被任命為第一任 青海省政府 主席。孫連仲雖然任職時間很短,但充分發揮了其內政手腕,調整了有關當地的 回族 馬氏等複雜的民族問題,經濟建設初見端緒。 1929年8月,孫連仲轉任 甘肅省 政府主席。 其後,馮玉祥不滿 蔣介石 的裁兵政策,與 閻錫山 、 李宗仁 等人討伐 蔣軍 ,是為 中原大戰 。馮玉祥敗北後,孫連仲接受蔣介石的軍事重編,被任命為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1年至1934年,孫連仲參與討伐 中國共產黨 及 中國工農紅軍 的作戰。曾任 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 第九路軍司令 [1] 。 抗日戰爭時期 [ 編輯 ] 孫連仲(《 最新支那要人傳 》,1941年) 1937年(民國26年), 抗日戰爭 爆發後,孫連仲任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