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軍政制置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中華民國
建國軍政制置府
1922年-1922年
國旗
國旗
首都 延平
福州
常用語言 漢語
政府 軍政府
總領
• 1922
徐樹錚
歷史
• 建立
1922年10月2日
• 解散
1922年11月2日
前身 繼承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建國軍政制置府是1922年由徐樹錚在福建設立的政府。
沿革
1922年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後,許崇智率粵軍退到福建,同依附直系的福建督軍李厚基衝突。1922年9月末,皖系徐樹錚率旅長尹同愈、團長齊闇農及孫象震等人自上海經浙江仙霞嶺抵達福建延平。徐樹錚說服駐延平的王永泉同許崇智合作攻打李厚基。他們策劃先占領福建,再助盧永祥占領江蘇,會同駐廣西的滇軍進攻武漢,到時奉軍將第二次入山海關,擊敗直系曹錕、吳佩孚,從而完成反直三角同盟(即皖系、奉系、孫中山)的目標。 [1]
10月2日,徐樹錚通電宣布「建國軍政制置府」成立,徐樹錚任總領,稱將根據《建國銓真》(徐樹錚著)處理全部軍政與民政事務,不到全中國統一併成立正統政府之時,不接受任何人的命令,「惟以至誠至敬,尊合肥段上將軍祺瑞、中山孫先生文,為領導國家根本人物,服從其謀義」,「何日見此二老共踐尊位,發號施令,樹錚即日束身歸罪,聽候質訊,即令頭血灑地,亦甘矣」。 [1]
1922年10月12日,許崇智、王永泉擊敗李厚基。10月17日,徐樹錚入福建福州。18日,徐樹錚以「建國軍政制置府」的名義,任命王永泉為福建總撫,統管福建省軍政與民政事宜。後來孫中山建議實行軍民分治,乃任命王永泉為福建總司令,林森為福建省省長。但不久,因王永泉不滿徐樹錚,徐樹錚遂於11月2日離開福建赴上海,建國軍政制置府也隨之宣告結束。 [1]
參考文獻
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顯示]閱論編
中華民國國家政權
分類:1922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1922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北洋政府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原创|发布:2017-09-09 12:18:43 更新:2017-09-09 12:18:43阅读 23990赞 310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鲁迅以“骂人”著称,从政界、军界,到学界,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让人叹为观止。 这个人,名叫苏雪林。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虽然同时代,但不同辈分,两人没同过事,按理说,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然而,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其语言之尖刻,立场之坚定,谩骂之长久,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以阶级斗争而言,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苏雪林出道之初,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由崇鲁一变为反鲁,起因之细小,让人不敢相信。 1928年,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是年7月7日,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也赢得尊严,却不料,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只是朝她点了点头。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苏雪林脸上泛红,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鲁迅新故,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人都死了,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专攻鲁迅“私人行为”,谩骂的调门相当高,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劝她“旧文字的恶腔,我们应该深戒”。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浅戒也不戒,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刻薄之极,无出其右。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苏雪林与鲁迅,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在苏鲁之间,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