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軍政制置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中華民國
建國軍政制置府
1922年-1922年
國旗
國旗
首都 延平
福州
常用語言 漢語
政府 軍政府
總領
• 1922
徐樹錚
歷史
• 建立
1922年10月2日
• 解散
1922年11月2日
前身 繼承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建國軍政制置府是1922年由徐樹錚在福建設立的政府。
沿革
1922年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後,許崇智率粵軍退到福建,同依附直系的福建督軍李厚基衝突。1922年9月末,皖系徐樹錚率旅長尹同愈、團長齊闇農及孫象震等人自上海經浙江仙霞嶺抵達福建延平。徐樹錚說服駐延平的王永泉同許崇智合作攻打李厚基。他們策劃先占領福建,再助盧永祥占領江蘇,會同駐廣西的滇軍進攻武漢,到時奉軍將第二次入山海關,擊敗直系曹錕、吳佩孚,從而完成反直三角同盟(即皖系、奉系、孫中山)的目標。 [1]
10月2日,徐樹錚通電宣布「建國軍政制置府」成立,徐樹錚任總領,稱將根據《建國銓真》(徐樹錚著)處理全部軍政與民政事務,不到全中國統一併成立正統政府之時,不接受任何人的命令,「惟以至誠至敬,尊合肥段上將軍祺瑞、中山孫先生文,為領導國家根本人物,服從其謀義」,「何日見此二老共踐尊位,發號施令,樹錚即日束身歸罪,聽候質訊,即令頭血灑地,亦甘矣」。 [1]
1922年10月12日,許崇智、王永泉擊敗李厚基。10月17日,徐樹錚入福建福州。18日,徐樹錚以「建國軍政制置府」的名義,任命王永泉為福建總撫,統管福建省軍政與民政事宜。後來孫中山建議實行軍民分治,乃任命王永泉為福建總司令,林森為福建省省長。但不久,因王永泉不滿徐樹錚,徐樹錚遂於11月2日離開福建赴上海,建國軍政制置府也隨之宣告結束。 [1]
參考文獻
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顯示]閱論編
中華民國國家政權
分類:1922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1922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北洋政府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2月1日,工人代表们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进入普乐园会场,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秘书李震瀛登上讲台,高声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为抗议吴佩孚的镇压,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进行全路总同盟罢工,李震瀛、杨德甫等主要领导人在江岸指挥全局;高斌、姜海士、刘文松在郑州,吴汝铭、史文彬、洪尹福在长辛店,林祥谦、罗海城、曾玉良在江岸执行总工会的命令。信阳负责的是分工会委员长胡传道和副委员长、共产党员徐宽, 新乡负责人是分工会委员长杜石卿,彰德负责人是分工会会长、共产党员戴清屏。2月4日,总工会一声令下,京汉线全路开始了大罢工。 京汉铁路上的技术工人大多属于外来人口。 杨德甫是湖北帮帮首,曾到日本留学,因工龄长、手艺好、徒弟多而享有较高威望。林祥谦则是福建帮首领。 https:// acftu.org/wjzl/gysl/gysy 最早到达江岸车站的铁路工人中有一批是来自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在他们的介绍下,京汉铁路的福建籍工人逐渐增多,并形成了福建帮。福建帮帮首林祥谦就曾在马尾船厂当钳工,后通过在京汉路工作的妹夫周连城和几位同乡的介绍,林祥谦及其父亲、弟弟先后来到京汉铁路工作……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张国焘、邓培等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受到列宁的接见。列宁说:“铁路工人运动是很重要的。在俄国革命中,铁路工人起过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的中国革命中,他们也一定会起同样的或者更重大的作用。”(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第199页。) 这次大会及列宁与中国代表的谈话对中共从事铁路工人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在工运工作中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只有铁路工人、海员、矿工为三个有力的分子”,进而提出组建全国铁路总工会,组织铁路工、矿工、海员三个产业的三角同盟(《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922年直奉战争结束后,中共利用吴佩孚“保护劳工”的政治主张,通过交通部向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六条铁路派遣了六名密查员,作为中共在各路开展工运工作的特派员,主要目的是发动各路群众,建立工会组织。张国焘甚至认为,中共是以北方铁路工人运动起家的。 ,约占全国罢工人数的1/7以上,受到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的赞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