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曹蕴真寿县瓦埠镇人,1901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受教于张树侯门下 1921年底,曹蕴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春,曹蕴真在上海经施存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寿县开展革命活动。1924年5月,曹蕴真考入黄埔军校,后留校任政治部宣传科员。

曹蕴真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第一任书记 浏览次数:564 信息来源:寿县人民政府 作者:张明星 王玲 发布时间:2021-04-14 09:10 字体:[大 中 小] “祖辈辛勤夜不眠,严君整日重担肩。频遭歉岁难温饱,那堪兵燹苦连年。国事纷纭病夫态,山河破碎不忍看。寻求真理狂澜挽,展望神州换新颜。”这是革命先烈曹蕴真生前于1920年前后所写的一首明志诗。 1920年,那年,曹蕴真才19岁。而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正如诗中所写,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了挽救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曹蕴真烈士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树立了新榜样,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希望,从无产阶级革命中寻找出路。五四运动后,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在马列主义的影响下,曹蕴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和曹蕴真家乡寿县瓦埠镇,追思英雄,缅怀先烈,感悟淮南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在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里的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和寿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记者聆听了有关曹蕴真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 曹蕴真,寿县瓦埠镇人,1901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受教于张树侯门下。而张树侯,是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元老。在其影响下,曹蕴真心中也早早萌生了民主革命的思想。1919年,曹蕴真进入芜湖公立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转入上海大学读书。 1919年,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受五四运动和进步教师的影响,在芜湖读书的曹蕴真也积极加入到反帝爱国运动当中。在此期间,他开始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并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很多进步书籍,特别是在听了恽代英同志的“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二十一条”、“青年运动道路”等演讲之后,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思想觉悟逐渐发生了变化,更加倾向革命。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在党的影响下,1921年底,曹蕴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春,曹蕴真在上海经施存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寿县开展革命活动。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曹蕴真以寿县在外地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青年学生为骨干,组织成立了由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的特别支部,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并担任特支书记。之后又建立了中共小甸集小组。 1923年5月,“鉴于社会日趋险恶,改造事业急不容缓”,曹蕴真和其他乡友在芜湖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发起并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等进步青年团体,研究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23年秋,在寿县小甸集小学当教员、宣传革命进步思想的曹蕴真见到了自己的同乡和校友薛卓汉。而薛卓汉此次来到小甸集,带来了党中央的重要指示,就是要在小甸集秘密建立党组织。1923年冬的一个晚上,曹蕴真、薛卓汉、徐梦秋、徐梦周、鲁平阶等党员在小甸集小学召开党员会议,庄严宣布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推选曹蕴真担任第一任特支书记,而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是安徽省最早的农村党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对内发展党员,对外发动群众。在曹蕴真的带领下,以小甸、瓦埠、李山庙为阵地,深入群众,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团员,筹建农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里的曹蕴真烈士塑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开创了我党在安徽早期革命运动的先河。小甸因此成为安徽省境内党的火炬最早点燃、党的旗帜最早举起的地方,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中的“红色重镇”。 在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里,按照特支成立时的情景,还原建造了一个茅草屋。在茅草屋前,可以感受到,曹蕴真当年和其他参会党员在煤油灯下,在绣有镰刀、斧头的旗帜下,举起拳头,许下的铮铮誓言: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小甸集特支纪念馆讲解员徐佳向记者介绍,曹蕴真原名叫曹定怀,参加革命后,认为自己应该蕴含真理、坚定革命信念,所以把名字改为曹蕴真。 1924年3月,曹蕴真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芜湖地方执行委员会农民宣传员。同年5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经上海党组织介绍,曹蕴真离开寿县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并担任第三期政治部宣传科员。1925年,曹蕴真返回寿县,继续领导开展革命斗争,组建了寿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寿县五区农协会,会员达200多人。1926年初,筹办中山学校,领衔发表《寿县中山学校发起宣言》。1926年冬,曹蕴真率数十名党、团员奔赴武汉,参加北伐革命。 1927年,曹蕴真担任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和秘书。同年秋,党中央决定派曹蕴真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到莫斯科学习。曹蕴真由于积劳成疾,病情恶化,未能前往。当同志们为他的病情而感到伤心难过时,他却说:“没有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就不能换取革命的胜利。我把青春献给党,革命的鲜花会开得更红。”不久,终因病情加重不幸逝世,年仅26岁。 3月4日,记者来到寿县瓦埠镇上奠村,瞻仰了曹蕴真烈士之墓。烈士之墓位于瓦埠湖畔,坟墓四周松柏青翠挺拔,墓碑正面刻有“曹蕴真烈士之墓”。2004年清明前夕,寿县人民为曹蕴真烈士建立了纪念墓碑,以此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先驱的怀念。 据瓦埠镇上奠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张劲松介绍,他从小就听讲了曹蕴真烈士的光荣革命事迹,在上学时,在学校的组织下经常来瞻仰烈士之墓,学习革命精神。“曹蕴真在我们当地影响很大,也很有威望,为我们家乡争了光。”张劲松表示,以后还将经常组织学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曹蕴真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为革命所作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和战友们的英勇革命事迹和为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的解放所作的贡献,将永载于史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京汉路总工会召开成立大会是合法的,吴非但不能禁止,而且应给以保护。 但吴佩孚仍坚持反对大会的召开并以武力相威胁。 2月1日,工人代表们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进入普乐园会场,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秘书李震瀛登上讲台,高声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为抗议吴佩孚的镇压,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进行全路总同盟罢工,李震瀛、杨德甫等主要领导人在江岸指挥全局;高斌、姜海士、刘文松在郑州,吴汝铭、史文彬、洪尹福在长辛店,林祥谦、罗海城、曾玉良在江岸执行总工会的命令。信阳负责的是分工会委员长胡传道和副委员长、共产党员徐宽, 新乡负责人是分工会委员长杜石卿,彰德负责人是分工会会长、共产党员戴清屏。2月4日,总工会一声令下,京汉线全路开始了大罢工。 京汉铁路上的技术工人大多属于外来人口。 杨德甫是湖北帮帮首,曾到日本留学,因工龄长、手艺好、徒弟多而享有较高威望。林祥谦则是福建帮首领。 https:// acftu.org/wjzl/gysl/gysy 最早到达江岸车站的铁路工人中有一批是来自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在他们的介绍下,京汉铁路的福建籍工人逐渐增多,并形成了福建帮。福建帮帮首林祥谦就曾在马尾船厂当钳工,后通过在京汉路工作的妹夫周连城和几位同乡的介绍,林祥谦及其父亲、弟弟先后来到京汉铁路工作……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张国焘、邓培等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受到列宁的接见。列宁说:“铁路工人运动是很重要的。在俄国革命中,铁路工人起过重大的作用;在未来的中国革命中,他们也一定会起同样的或者更重大的作用。”(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第199页。) 这次大会及列宁与中国代表的谈话对中共从事铁路工人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在工运工作中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只有铁路工人、海员、矿工为三个有力的分子”,进而提出组建全国铁路总工会,组织铁路工、矿工、海员三个产业的三角同盟(《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922年直奉战争结束后,中共利用吴佩孚“保护劳工”的政治主张,通过交通部向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六条铁路派遣了六名密查员,作为中共在各路开展工运工作的特派员,主要目的是发动各路群众,建立工会组织。张国焘甚至认为,中共是以北方铁路工人运动起家的。 ,约占全国罢工人数的1/7以上,受到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的赞

徐光英總參謀長徐光英葉挺參謀長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1920年留法勤工儉學鄧演達創建的「第三黨」軍統

徐光英(1899年-1984年),字樹屏,廣東省海陽縣(今潮安)浮洋鎮徐隴村人,中共早期高級軍事幹部。軍統元老。[1] 生平 1920年留法勤工儉學。1921年加入旅法共產主義小組,後到西班牙讀軍事。1922年8月轉入中共旅歐支部。 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1927年3月參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為暴動指揮部五人團成員,負責工人糾察隊的武裝訓練與指揮。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任第11軍第24師(師長葉挺/古勛銘,黨代表顏昌頤)參謀長。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途中,徐光英負責繪製行軍路線圖一直做到江西南部尋烏縣。1927年9月23、24日分別攻克潮州、汕頭後(史稱「潮汕七日紅」),李立三任汕頭市公安局長,未到職前由徐光英代理公安局長。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為首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政治紀律決議案》,共10項處分:[2]徐光英因在汕任公安局長時,取締工人擅自逮捕並殺乘機搶劫貧民三人,應處以留黨察看一年之處分。 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起義軍總指揮葉挺,副總指揮葉劍英,總參謀長徐光英,副官陳賡,師長徐向前等。徐光英率領中路起義軍(第四軍教導團第一營和工人赤衛隊第一聯隊,突襲東較場,攻克廣九車站和廣州市公安局。 左右江起義前,中共中央派一批幹部奔赴廣西,徐光英化名徐開先,協助張雲逸做兵運和軍訓。起義失敗後,徐光英脫離中共。1930年參加鄧演達創建的「第三黨」,出任該黨陝西省委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軍統組建忠義救國軍,任參謀長。別動軍第三縱隊司令、軍統貴州息烽訓練班副主任。黃埔軍校南寧分校少將政治主任。軍事委員會軍需署少將軍需監。 1947年赴港居住。 參考文獻 潮州市地方志辦公室 編:《潮州人物》,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中共中央出版的《中央通訊》1927年第13期(油印本) 分類:1899年出生1984年逝世軍統局人物海陽人徐姓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1年入黨)黃埔軍校人物
  近代以来日本陆军中的三代“中国通” 2017-07-31   由 时光山人 發表于 历史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势渐强,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其“大陆政策”影响下,日军中兴起了研究中国问题的热潮,并由此在日本陆军中产生了前后三代“中国通”。这些“中国通”作为日军侵略的马前卒,搜集情报、干预政治或是直接参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 第一代“中国通”---青木宣纯 青木宣纯 青木宣纯(1859—1924)日本宫崎县人,日本陆军中将。日本谍报界鼻祖,日本军部第一位"中国通"。总计在中国生活了28年,在北京创办了青木机关,培训了大批特工人员,也是侵华观点的最早提倡者之一。 1897年10月到1900年3月第一次任清国公使馆武官。他在北京设立特务机关,对外则以“青木公馆”的名义,广泛结交中国官绅人士。其最为得意之举莫过于取得直隶按察史袁世凯的信赖。当袁出任山东巡抚时,特邀青木前往济南协助编练新军,袁世凯经常对同僚讲:青木是“唯一可靠的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他利用与袁世凯的关系,为日本搜索俄军军情,为战胜俄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代“中国通”---坂西利八郎 坂西利八郎 坂西利八郎(1870—1950)日本陆军中将,继青木宣纯之后的日本对华谍报的第二代特务巨头,在北洋政府时期历经七代政府更迭而他始终在幕后操纵,故被称为七代兴亡的不倒翁。日本陆军中的所谓第三代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本庄繁等人均出自其门下。 坂西利八郎曾跟随野战炮兵第6联队参加过甲午战争。1909年以善于钻研中国问题的专长被调入参谋本部,旋即派往北京。坂西通过青木的引荐,结识了直隶总督袁世凯,应聘为北洋新军的练兵顾问兼北洋督练公所总翻译官。日俄战争期间青木宣纯调往满洲军司令部以后,所遗谍报工作即由坂西负责。1911年在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参谋本部立即派坂西去北京,任公使馆武官,建立以“坂西公馆”为代号的特务机关。在北洋军阀掌担北京政府的十数年间,坂西广泛结交了北洋各派系的军阀、政客,向他们渗透日本内阁的意图,干预中国政事。 第三代“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本庄繁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1888-1948),侵华日军甲级战犯,主持情报工作,继青木宣纯和坂西利八郎之后,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日本第三代特务头子,建立伪“满洲国”和策划“华北自治”的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