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运炽又名方英,化名高中林,寿县瓦埠人,1906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张树侯先生读书安徽公立职业学校1923年夏,他转入上海大学1926年冬,党中央选派方运炽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他以“第三国际”东方特派员身份回国指导革命。1929年8月5日,方运炽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在六安、霍山两县交界的豪猪岭主持召开了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合肥六县党的联席会议。学习
1926年,党组织安排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留学期间,他与一苏联女子结婚,并生有一子。1929年,党组织派他回国,由于非常时期,他只能将妻儿留在苏联,自己以“第三国际”东方特派员身份回国。夫妻、父子从此天涯一方,
方运炽 皖西北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浏览次数:825 信息来源:淮南网 作者:记者 王玲 张明星 发布时间:2021-04-23 16:48 字体:[大 中 小]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14万平方公里的江淮大地,是一块有着光荣历史的红色土地。位于安徽省寿县瓦埠湖东岸的小甸镇,因古代“金瓦埠”至合肥驿道上的小店而得名,明末清初演称小甸集。1923年冬,中国共产党寿县小甸集特支在这里建立,这是安徽省最早建立的农村党支部,从此,寿县有了革命的中心和领导力量。方运炽,就是小甸集特支成立后发展的一名新党员,后来成为皖西北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在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内的寿县革命烈士陵园里,这里没有高大的墓碑,只有一面面光洁的大理石在太阳光下泛着光芒,在其中一面大理石上刻着“方运炽烈士之墓”。清明前夕,方运炽的侄子——76岁的方心科老人又来到这里看望他的大伯。近日,记者分别来到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和方运炽的家乡瓦埠镇进行了走访。
方心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家住瓦埠镇赵圩村王郢村民组。穿过方心科老人家的小院,一眼就能看到正堂厅摆放的一张方运炽烈士的遗像。方心科老人告诉记者,这是他保存下来的方运炽烈士唯一的一张相片,是方运炽当年从芜湖转入上海大学学习,与同学们的合照,后来单独放大剪下来的。照片中的方运炽梳着当时的分头,目光坚定,年轻稚嫩的脸上透出一股英豪之气。
方运炽又名方英,化名高中林,寿县瓦埠人,1906年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他在家乡跟随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张树侯先生读书。他学习勤奋,品学兼优,又为人和善,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自己的同学、贫苦的劳动人民。
1919年初,方运炽考入芜湖安徽公立职业学校。由于他性格开朗,广交朋友,同学们都乐于和他交往。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联络各校学生举行集会、游行示威,进而抵制、焚烧日货,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他在参加社会活动的同时,广泛结交进步师生,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不断接受新文化、新思想。
据寿县小甸集特支纪念馆讲解员徐佳介绍,方运炽在芜湖读书期间,与同乡的曹蕴真、薛卓汉等寿县青年,秘密学习革命理论,他们还经常邮寄《新青年》《向导》《唯物史观》《社会进化史》等书刊给家乡青年阅读。1923年夏,他转入上海大学学习,受到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蔡和森、张太雷等的教诲。同年冬,方运炽跟随共产党员曹蕴真等回到家乡寿县以教书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中共寿县小甸特支成立不久,他经曹蕴真和薛卓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方运炽任小甸特支组织委员。不久,中共瓦埠小学支部建立,方运炽任书记。
1924年冬,方运炽在寿县中学组织学生联合会,编印刊物,宣传革命。五卅惨案后,他遵照党的指示,组织了“寿县学生沪案后援会”,在城乡各地宣传募捐,举行游行示威,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罪行,并在寿县各商店搜查、焚烧日货,声援上海工人运动。
1926年冬,党中央选派方运炽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他以“第三国际”东方特派员身份回国指导革命。1929年8月5日,方运炽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在六安、霍山两县交界的豪猪岭主持召开了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合肥六县党的联席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武装起义问题,决定采取以农民暴动为主体与民团起义相结合;以武装起义为主体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从事全面发动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同时报请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以加强对六县的统一领导。
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成立,此时化名为高中林的方运炽已由上海归来,被推选担任省委书记。1931年3月27日,他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斗争需要,在寿(县)、凤(台)、阜(阳)县委联席会议上决定建立皖北(寿县)中心县委,管辖九县工作,同时决定发动瓦埠农民暴动。
1931年3月29日至30日,方运炽领导发动了震惊江淮的“瓦埠暴动”。暴动队伍成立“皖北红军游击大队”,逮捕了豪绅地主10多人,缴获长短枪100余支。3月31日早晨,又发动瓦埠周围农民,扒掉方小楼地主粮食200余石。虽然最后瓦埠暴动失败,但它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方心科老人介绍,他的父亲方运堂是方运炽的二弟。方运炽领导发动瓦埠暴动后,当年才10岁的方运堂跟着哥哥的特别秘书多次到长丰送情报,替哥哥开会时站岗放哨。暴动失败后,方家被抄。方运炽的父亲没有因儿子参加革命弄得家庭支离破碎而有一句怨言。
1931年4月17日至18日两天,中共皖西临时分特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在金寨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将中共皖西临时分特委改组为中共皖西北特区委员会,方运炽任书记。为了做好皖西北根据地的宣传工作,特委组成编辑委员会,方运炽任编辑委员,创办《火花》与《红旗》两种报刊。
没想到的是,方运炽倾心尽力的皖西北最终成了他壮志未酬的地方。1932年,方运炽在进川途中被迫害致死,时年26岁。
2020年,方运炽烈士的衣冠冢迁入寿县革命烈士陵园。这对于方运炽的家人来说,是一件十分欣慰的大事。方运炽烈士的三弟,身在徐州的方运华去年还专门来到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前往哥哥墓前祭拜。而在瓦埠老街,当地政府组织对方运炽老宅进行修复,以供后世瞻仰。
图一:方运炽烈士遗像
图二: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内的方运炽烈士塑像
图三: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内的方运炽烈士之墓
图四:方运炽烈士的烈士证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来源:淮南网http://www.huainannet.com/content.asp?id=12040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