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輝(1893年-1974年),字天翼,江西省安義縣人,是國民政府政學系的要角,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曾主政東北。
經歷[編輯]
1915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1921年赴日本陸軍大學,1924年畢業。回國返粵,任廣州滇軍幹部學校教育長。
1926年夏天,國民革命軍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黨代表,10月兼第一師師長。1927年2月,任江西省政府政務委員會會計長。1928年,任陸軍第五師師長,1928年9月任淞滬警備司令。1930年5月,任江浙皖三省剿匪總指揮兼陸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1931年6月調任南昌行營參謀長。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召開第四十九次國務會議,任命熊式輝為江西省政府主席。[1]1933年5月,兼任南昌行營辦公廳主任。1935年10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
1941年底國民黨五屆九中全會後,上調中央,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1942年3月18日出任「中國軍事代表團團長」,訪問英美。向美國政府提出如果同盟國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有助於國家地位提升、恢復民族自尊心、功在全國[2]。1943年4月15日回到國內。1943年秋任中央設計局局長,1944年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監事。1945年5月,任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
1945年8月5日與宋子文、王世傑飛抵莫斯科,同蘇聯簽署《中日友好同盟條約》。8月21日回到國內,籌建東北行營。9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1946年6月改稱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主任及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主任委員,主管東北一切軍政事務。
1947年1月,任國民政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5月20日,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向蔣報告東北戰局,請求從速增援;蔣下令堅守長春、永吉、瀋陽,以待增援。[3]:83575月22日,蔣電示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保衛四平街戰略。[3]:83595月30日,蔣飛臨瀋陽巡視,接見熊式輝,聽取有關東北軍事、政治、經濟等情況之報告,並指示作戰計劃。[3]:83646月15日,原任東北外交特派員蔣經國飛抵瀋陽,當夜趨訪東北戰況之報告;同日,蔣經國飛四平、公主嶺等地視察。[3]:83718月5日,蔣致電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告以東北必須確保之理由。[3]:83938月29日,國民政府令免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職;特派陳誠兼東北行轅主任。[3]:84039月1日,新任東北行轅主任陳誠自南京抵達瀋陽;9月5日熊式輝離開瀋陽。[3]:8405
1949年寄居香港與澳門,並在曼谷經營紡織廠。1954年去台灣,偶與當時幽禁的孫立人時有所接觸,1974年病逝於台中。
家庭[編輯]
熊式輝一生娶過四房太太。元配戴氏,安義人。二房太太顧竹筠最受寵,與宋美齡以「換帖姐妹」相稱。三房太太張氏,九江人。四房太太顧柏筠是二房顧竹筠之妹。
評價[編輯]
抗戰勝利後,東北接收失敗,牽動大局,一般認為熊式輝應負最大責任。熊式輝受命出任東北行營主任後,即建議政府將東北三省改爲九省,[4]鎮日安插親信,貪贓枉法,以致一再延誤接收時間,無視中共勢力的坐大。反觀林彪至哈爾濱後,立即收編偽滿部隊,接收由蘇俄移交解繳日本七十萬關東軍之軍火,勢力急遽擴張,僅僅一年就發展成百萬大軍。東北局勢迅速惡化。[5]
注釋[編輯]
- ^ 《中央日報》,上海:中央日報社,1931年12月16日,第一張第四版
- ^ 「一九四二年五月,熊式輝主張中國自行廢除不平等條約,宋子文反對,胡適不甚熱心。六月,熊改向白宮行政助理居里獻策,謂美國對華援助物資有限,正應取消不平等條約,給以精神鼓勵。美國政府認為這是惠而不費之舉,經與英國交換意見後,十月九日,國務卿赫爾通知中國駐美大使魏道明,準備與中國談判放棄在華特權及有關問題的條約,另訂新約。同日,英國亦有此表示,繼之為加拿大、荷蘭、巴西等國。」(引自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 ^ 3.03.1 3.2 3.3 3.4 3.5 3.6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 ^ 《文史資料選輯》第42輯,中國文史出版社版,第174頁。
- ^ 《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談到東北接收失敗:「我看熊式輝是小官僚而非政治家,有小聰明,善耍把戲,對東北根本不了解。那時中央調到東北的軍隊,除孫立人部而外都是驕兵悍將,熊一點辦法都沒有,而熊又不能與杜聿明、孫立人合作。中央派到東北去的文武官員驕奢淫逸,看到東北太肥,貪贓枉法,上下其手,甚至對東北人還有點對殖民地的味道,弄得怨聲載道……中央在東北最大的致命傷莫過於不能收容僞滿軍隊,迫使他們各奔前程,中共因此坐大。林彪就是利用東北的物力、民力,配上蘇軍俘來的日軍和僞軍的武器組成第四野戰軍,一直從東北打到廣州和海南島。」
參考書目[編輯]
- 張憲文、方慶秋、黃美真主編:《中華民國史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
|
评论
发表评论